珠宝百科教你如何挑选你的专属订婚钻戒
作为自然界硬度最高的宝石,「钻石」(Diamond)契合人们对永恒的美好期许,成为情感与承诺的完美寄托。在当代社会中,钻石被视作订婚戒指的最佳主石选择,成为陪伴度过一生的珍宝,挑选一枚彰显个性、审美的专属钻戒也成为情感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仪式。
其实钻石与爱情的关联并非与生俱来,随着时代的更迭,这种宝石被赋予的内涵已几经变换——从趋避厄运的护身符,到见证爱情的重要信物;从贵族名流的耀眼装饰,到寻常伴侣的指间流光……悠长历史与传奇故事也为这种天然宝石增添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钻石的认知与历史
人类对钻石的认知起始于印度,早期手工开采在公元前8世纪至6世纪逐步形成,集中于溪流与河谷地带。古印度珠宝匠认为,无瑕疵的钻石为身体纯洁之人带来终身的快乐、运气和财富,而当时有限的钻石出产均为贵族阶层所有。
中世纪末期,印度作为钻石生产国的特殊身份令欧洲探险者深深着迷。马可波罗(MarcoPolo)就曾于年游历印度海岸,记录下当地山谷中发现钻石的故事。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印度出产的钻石售往西欧各地,逐渐成为欧洲上流人士的装饰品。
直至18世纪初,印度冲积矿床都是全球仅有的钻石产地,这一地位在年为巴西所取代。此后的年间,巴西钻石矿经充分挖掘,由最初被误认的「劣质」钻石出产地转变为宝石猎人竞逐之所。
19世纪末,钻石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南非钻石矿藏于年进入人们的视野,非洲沙漠之下蕴含的钻石资源就此拉开商业开采的序幕。
钻石的商业开采
年,英裔南非商人CecilRhodes创立了戴比尔斯联合矿业公司(DeBeersConsolidatedMines),成为早期商业开采中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年,DeBeers在南非的矿场已占据全球90%的钻石原石产量。
随着采矿技术的进步,DeBeers的钻石开采由露天矿场逐步深入至井下、海岸甚至深海领域,其业务范围也由南非扩展至博兹瓦纳、纳米比亚、加拿大等新钻石产地。除此之外,俄罗斯、澳大利亚、莱索托、赞比亚、塞拉利昂、安哥拉、坦桑尼亚等国的矿床经过勘探与开发,与DeBeers集团旗下矿区共同成为目前主要的钻石来源。
钻石的身份证明
自然界孕育的每一颗钻石都拥有其独特的颜色、透明度及内含物,这些天然形成的宝石特征也成为识别一颗钻石的要素。如今,钻石行业通常以「4C」标准来系统化地定义一颗钻石,结合钻石的重量(Caratage)、净度(Clarity)、颜色(Color)和切工(Cut),这一概念最早由DeBeers提出,自年沿用至今。
「1」钻石的重量(Caratage)
宝石的大小是人们对一颗钻石最直观的印象,其标准计量单位为「克拉」(Carat),相当于0.2克,这一计量方式源自早期称重钻石使用的角豆树种子,每一颗种子的重量多为0.2克。除「克拉」外,1克拉以下的钻石也可以「分」(Cent)来计量,50分的钻石相当于0.5克拉。「2」钻石的颜色(Color)
在天然晶体的形成过程中,钻石因含有「氮」(N)、「硼」(B)等微量元素或晶格排布的特殊结构,而呈现黄色、蓝色、粉色等不同色彩。订婚钻戒最常用的则是无色钻石,其细微的颜色差异也决定了钻石的品质——越接近无色,其价值越高。
「3」钻石的净度(Clarity)
天然钻石的形成,源自地球深处极高的热量和压力,这一过程会使得钻石晶体中含有金属矿物、裂隙,这些细小的内含物可能会影响钻石的透明度和亮光,因此净度也是评判钻石价值的重要因素。「4」钻石的切工(Cut)
钻石的切割工艺是决定火彩、闪光和亮度的重要因素,涉及钻石的比例、对称性和抛光。钻石切割师需要严格考量台面、冠角与亭深之间的比例,从而让更多的光线经由钻石反射,呈现明亮的光芒,底部太深或太浅都会令光线从钻石侧面或底部漏出。
事实上,宝石的基本特征仅仅刻画出片面化的钻石肖像,而出产矿区、开采年份、钻石原石形态等因素组成一颗钻石真正完整的身份证明——为了保证每一颗钻石可追溯,DeBeers为所有超过0.20ct的钻石附上「DeBeersMarque」印记,对应编号录入DeBeers钻石库,记录此颗钻石的整个生命历程。
与传统的镭射与激光技术不同,「DeBeersMarque」印记通过独创的「冲压显影」技术实现,不会对钻石的克拉数、色泽或净度等级造成任何影响,也不会被消除或抹去。这一印记位于钻石顶部的台面,仅在倍的显微镜下可见,甚至成功帮助DeBeers顾客寻回遗失的钻石。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责任珠宝业委员会」(ResponsibleJewelleryCouncil)成员之一,DeBeers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zzfj/1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