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顾玉门,开启中国现代石油工业
他是第一个跨越祁连山的中国地质学家,探明并开发了玉门油矿,翻开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第一页;他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人才,对新中国石油事业的筹划有很多贡献;他是孙健初,中国石油地质的奠基人。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孙健初的故事。
▲孙健初
孙健初,字子乾。年8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后孙密城村一个农民家庭。该地是有名的黄泛区。祖父孙光凤曾因家乡被洪水淹没而流落山东,洪水退去,孙光凤又垦田耕地。几易寒暑,终使贫寒的家庭富裕起来。
孙光凤经常向孙健初讲自己的经历,告诫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咬着牙干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正是这句话,激励了孙健初的整个人生。
敢于提出与洋人不同的新见解
年9月,孙健初考取山西大学采矿系预科班,两年后入本科。孙健初在山西大学期间学习刻苦,他同瑞典籍教授新常富(Nystrom)接触较密。新常富对孙健初的刻苦精神也很赏识。
新常富对地质化学造诣颇深,主办了“瑞华博物考察会”。孙健初毕业后于年被吸收为该会第一批地质调查员,逐渐接受了新常富“以纯正科学来救国”的思想。他后来回忆说:“只相信学术可以救国,一心学采矿地质,并且把它学得很好”。
在“瑞华地质调查会”时,孙健初曾多次到山西五台山一带调查地质。在此之前,美国人B.维里士(Willis)也到这里做过地质调查,他是美国地质委员会研究员、著名地质构造学家。他对五台山地区地层划分有过权威性的意见,一直是中国古老地层的划分依据。
孙健初在掌握大量实地调查的资料以后,对维里士的论断提出了异议。“在维里士未去的刘定寺附近,我们发现了一系列岩层,要比山河庙部分的时期新,而较西台的时期老”。原来维里士把命名的滹沱系(滹沱群)部分中的一些层位划归为太古代,而孙健初把它们划为元古代。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
第一个跨越祁连山的中国地质学家
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孙健初始终如一地从事野外地质调查。西北戈壁,东北草原,黄河上下,长江两岸,到处留下他的足迹。正像他自己后来所说的:“一切不顾,哪里有地质材料就往哪里跑”。所到之处,不但条件艰苦,有时连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孙健初曾几次遇到土匪。一次在陕西镇安铁矿做地质调查时,被土匪强行搜身。土匪没有想到,孙健初身上除了几个干馒头,就是一包包矿石,只好悻悻离去。抱着“科学救国”信念的孙健初,对艰苦、危险全然不顾,只想以自己的知识报效国家。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地质工作不被当局重视,经费少得可怜。有调查任务时,一般派2个人,有时只派1个人去完成。勘探仪器只有1个罗盘,1把小铁锤。
年4月,孙健初接到赴青海进行地质调查的任务后,即与周宗浚踏上了艰难的旅程。他们沿青海湖考察,在布哈河一带作了地质调查和地形测绘。回到西宁稍事休整,又开始了对祁连山的考察。
祁连山山势嵯峨,群峰争峙,海拔低者余米,高者米以上,米以上便终年积雪。从19世纪末叶起,先后有14名外国学者到祁连山考察,均有著作问世。有的山峰便以外国人名命名。孙健初认为“这是中国人的莫大耻辱”。
孙健初同周宗浚在祁连山中跋涉2个多月,多半时间行走在渺无人烟的崎岖山路上,终于走到祁连山主峰之下,采集标本,测绘地质图,考察了地层情况及地层分界。又经过几天跋涉,翻过几个大坂,终于走出祁连山北麓的山口,到达甘肃地界的酒泉金佛寺。孙健初成为第一位跨越祁连山的中国地质学家。
通过这次历时8个月的地质调查(包括紧接着进行的祁连山北麓的调查),孙健初共写了3篇重要的论著:《祁连山一带地质史纲要》、《甘肃及青海之金矿》和《青海湖》。
黄汲清说:“在我的地质研究中,有关祁连山的论著,总喜欢和孙先生交谈。在我的印象中,他亲自深入祁连山考察所获得的资料是可靠的、权威的。”
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的奠基人
▲石油河
年,“中国煤油探矿公司筹备处”获准开采甘肃、青海、新疆3省石油,组成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从美国请来2名地质学家J.M.韦勒(Weller)博士和F.A.萨顿(Suton)工程师。中央地质调查所派孙健初参加此项工作。
年10月,他们来到玉门老君庙。在距离石油河十多里的地方看到一个很大的沥青堆,便在石油露头的周围详细观察。从石油河岸边断层和两处干油泉的周围地层看,孙健初认为“玉门油泉一带地质颇不简单”,“这里是煤油将来之希望”。他迫不及待地给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文灏写了一封信,希望早日钻探。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家迫切需要石油。由孙健初、韦勒、萨顿共同署名的《甘青两省石油地质调查报告》提出,玉门一带有希望找到储量可观的油田,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平时开采,经济上不合算;如战争急需,可考虑开采。翁文灏两次召见孙健初,听取玉门石油地质情况的汇报,并支持孙健初的建议,作出进一步探查玉门石油的决定。
▲年3月,玉门油田从延长油矿调来两部德国和美国制造的木制钻机,钻井井深可达米
孙健初接受了去玉门详察的任务,和助手靳锡庚在兰州招募了几名测量工人,再次去玉门。年12月23日,孙健初、严爽、靳锡庚等人骑着骆驼,向老君庙出发。
最终孙健初完成了地质调查任务,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给资源委员会写了报告,详细述说玉门勘测的地质情况,并提出钻井探油的具体计划,定出钻井井位。
年8月,孙健初确定的老君庙第一口油井获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玉门油田开发建设的序幕,也翻开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第一页。随着情况的发展,孙健初对玉门油田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他以玉门油田的地质为对象,开始探索石油生成、运移、储集的规律。
▲如今的玉门油田
-年孙健初在美国考察和进修,回国后,除主持玉门油田的地质勘探工作、继续对祁连山北麓进行调查外,重点对青年地质人员进行培养,关心他们的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孙健初激情满怀,准备为发展祖国石油工业大展身手,不幸竟然由于煤气中毒而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年落成的兰州科学宫,孙健初与其他3位科学家的古铜色塑像,耸立在迎门大厅,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
文
张江一施维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cf/1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