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六项措施促文体服务惠民生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近年来,玉门市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一是健全协调沟通机制,统筹推进资源整合共享。实施“乡村舞台”文化体育惠民工程,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宣传、文化体育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乡村舞台”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合理整合各类资源,完善免费开放制度,强化人、财、物保障,确保基层综合性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等一批文化体育惠民工程顺利完成。扎实推进市级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建设,积极争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完成全市13个乡镇、街道文化馆、图书馆分馆挂牌,为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配备电脑、电钢琴等设施设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益和质量,形成覆盖全市、运转规范、服务有效的网络体系。二是注重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打造玉门文化体育品牌。打造“百姓大舞台”“文体七进”“千场大戏或体育送农村”等文化体育活动品牌,组织开展15届“铁人”文化艺术节、“美丽乡村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每年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余场次,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20余项,受益群众18万余人次。连续举办玉门国际马拉松赛、玉门国际铁人三项赛、中国(玉门)飙山越野〃魔山挑战赛、赤金峡文化旅游漂流节等多项主题赛事活动,吸引国内外体育爱好者和游客人,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余万元。各乡镇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扶持组建玉门秦剧团、中老年合唱队、赤金镇铁人艺术团等20多个文艺团体,为周边城乡群众免费演出近千余场次,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文体品牌。三是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活动组织质量。研究制定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和使用的“四个一”标准(一支队伍,每个村居组建1支以上文艺队伍,有基本演出服装道具,能够在“百姓大舞台”规范正常活动;一套制度,健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长效运行机制,成立专门领导班子,派专人负责内部设施及配套文化广场使用管理和群众队伍组织;一个品牌,每个村在开展活动基础上,结合本村历史文化资源和特点,形成一个文化品牌),扶持壮大花海镇黄水桥村“文化大院”、柳河镇蘑菇滩村的“秦腔剧团”等民间文化团体,组织开展文艺表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书画创作、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四是加大保障力度,以小资金撬动大发展。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争取到乡镇每站每年5万元、社区每站每年4.5万元免费开放经费。先后投入资金余万元,建成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个。从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中每年列支万元专项资金,保证各村“乡村舞台”基础设施建设运转、提档升级等。按照以财政公共文化投入为主,乡镇、街道工作经费和以奖代补为辅,社会赞助为补充,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至目前,全市各乡镇共建成二级综合文化站2个、三级综合文化站10个,达标率%。五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放大文旅综合效应。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支撑能力,积极开展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赤金镇铁人村、黄闸湾镇桃源小镇、柳河红田园、天境昌马等乡村旅游特色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下西号川北镇村、黄闸湾镇泽湖村、赤金镇铁人村成功创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玉门市成功创建甘肃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举办“天境昌马”国际艺术驻留节、花海蜜瓜节等文化体育旅游节会活动,以节会聚人气、以人气聚商气,带动红、黑枸杞、清泉人参果、花海辣椒、昌马藜麦等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品牌化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进农产品、土特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推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将非遗与乡镇节庆节会、研学体验、旅游市场相结合,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上一篇文章: 警情速递市公安局金峰路派出所抓获一名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六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非遗传承保护。注重非遗普查挖掘整理,新增第五批玉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21项。积极争取到位陶埙制作技艺、邓氏正骨等2项省级非遗项目扶持发展资金37万元,举办陶埙制作技艺培训班,组织文化专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60余人参加培训,着力打造建设制陶、演出、文创三支队伍,加强玉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动全市非遗工作提质增效。鼓励和支持乡村因地制宜建设民俗博物馆、村史馆等自建展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目前全市共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3项。
来源:玉门市体育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cf/1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