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对时尚留下深刻影响的英国亚文化上

亚文化:不同于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特殊群体的行为和信仰。这是单词?subculture(亚文化)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释义。「亚文化」这个概念自年首次被提出后(最初是用于犯罪研究),逐渐被用于形容异于大众审美的群体行为(尤其是青年流行文化)。

一个亚文化群体如何传达他们的价值理念,可能造型是最能外显的方式。通过穿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所形成的独有穿衣文化成为成员之间互相识别的重要标识。

二战后,众多亚文化在大不列颠的土地上诞生(亚文化的形成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等历史背景有着极强的联系)。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对时装史产生浓厚影响的英国亚文化。

?TheTeds?

The?Teds,二战后英国亚文化的始祖,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最初出现时被称为?Cosh?Boys。年9月23日,《每日快报》(The?Daily?Express)给这个群体定义了名称——Teddy?Boys,他们被称作「英国第一批为大众所接受的存在主义者」。

这帮来自工人阶层的孩子们,渴望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贵族青年的模样。他们热衷于爱德华时期的男装时尚(爱德华国七世统治时期,~年),也因此得名(《每日快报》把?Edward?简称为?Teddy)。

Teddy?Boys?追求的就是用服装堆砌起来的虚荣感,尽力摆脱工人阶级身份,向上流社会靠拢。他们对「爱德华?Look」进行改造,喜欢穿着垂坠长夹克或?Zoot?Suit,高腰锥形裤,翼领衬衫或「Mr.B?Collar」高领白衬衫,佩戴源自美国原住民的「Bolo」领带或「Slim?Jim」窄条领带,脚踩高度抛光的牛津鞋(Oxford)、翻毛皮厚底布洛克鞋(Brogue)或皱底鞋(Brothel?Creepers)。

GeorgeCoxCreeper

Teddy?Boys?的主打发型是「鸭屁股头」(Duck’s?Arse),就是用发胶将正面和侧面的头发向上、向后梳,形成一个「鸭屁股」,有些会在额前留一揪卷发;另一种流行风格叫「波士顿」(Boston),就是将头发向后抹顺并在颈背处切成方形。

Teddy?Boys?听着美国摇滚乐(在摇滚还未蔓延进英国前听?Jazz),顶着蓬巴杜发型,在街头打架,宣泄战后年代青年的精神空虚。

想要一窥「泰迪男孩」当年风采的朋友,可以翻一翻由马格南摄影师?Chris?Steele-Perkins?与作家?Richard?Smith?联合出品的这本《The?Teds》(不过这是70年代?Teds?文化复兴时的产物,与50年代相比,男孩们已经更接近传统工人阶级形象)。

"TheTeds"?

by?

ChrisSteele-PerkinsRichardSmith

哦,顺便说一下,披头士灵魂人物?John?Lennon?在学生时代也是个出了名的?Teddy?Boy。

JohnLennon

?TheRockers?

Rockers,起源于60年代,也被称作?Leather?boys(喜着皮衣),Ton-up?boys(在英文俚语中,车速在迈(?km/h)以上被称为「A?Ton」),Café?racers?或?Coffee?Bar?Cowboys(当时骑车的人经常光顾交通咖啡馆,用它们作为公路赛的起点和终点),Teddy?Boys?被认为是他们的「精神祖先」。

因为英国战后配给的结束,加上为年轻人提供信贷,工人阶级年轻人手头盈余起来。当时美国电影和音乐的影响力慢慢渗透到英国本土,一群年轻人视詹姆斯·迪恩(James?Dean)和马龙白·兰度(Marlon?Brando)为他们的精神领袖和模仿对象。

当时的摇滚亚文化主要与摩托车有关,Rockers?的穿着也深受其影响。他们通常穿着一些防护性衣物,例如皮衣,牛仔裤,摩托车靴,有时也穿着?Brothel?Creepers,梳着大背头,追求一种狂放不羁的感觉。

写着“ACECAFE”的定制机车夹克

在摩托车的选择上,他们则钟爱英伦本土的?Triumph、BSA、Norton?等机车品牌。

他们的打扮通常会使人把他们跟?Punks?联想在一起,但比?Punks?的出现早了20多年。

?TheMods?

同一时期,一群同样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年轻人,因为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选择与?The?Rockers?的截然不同,形成了另外一种亚文化——Mods。

Mod,源自「Modern」(现代)一词,年诞生于伦敦,盛行于60年代初、中期,继承了两种亚文化流派的衣钵——Teddy?Boys?和?Beatnik(垮掉的一代)。Mod?作为所有亚文化中?Leaf?最钟情的一种亚文化,简言之,就是一个词「优雅」。

要说?Mod?和时尚的关系,其实它的诞生就是源自一帮伦敦时髦青年对于时尚的热爱(由于处于战后年代,生活在伦敦中心地区和北部新城镇的年轻人不需要像以往一样,在放学后打工补贴家庭,因此他们自己有了更多的闲钱去买衣服)。早期的?Mods?会观看法国和意大利的艺术电影,阅读意大利杂志,来模仿他们渴望的生活模式。

Mod?文化以音乐和时尚为主。音乐上,Mods?喜欢?Soul、RB、Ska。服装上,喜欢定制西装,马海毛服饰,窄领带,羊毛衫,衬衫要系到最上一颗扣,脚踩乐福鞋,Clarks?沙漠靴,切尔西靴,Beatle?boot,在装束上尽可能靠近上流社会以掩盖自己的工人阶级身份。许多?Mod?青年「宁肯不吃饭,也要买衣服」。也正因为?Mods?对时尚的热爱,导致伦敦时装店的盛行。而发型上,则模仿当时的法国电影明星?Jean-Paul?Belmond。

Jean-PaulBelmond

提到?Mods,第一时间往往会想到小绵羊摩托?Scooters(通常是?Vespas?或?Lambrettas?的,因为这种车骑起来比一般摩托车优雅)和?M51?或?M65(为了防止骑摩托时宝贵的衣服被雨水和泥地弄脏)。总之就是,Mods?视衣为命,「优雅」是他们的一生所求。

英国皇家空军(RAF)的标志,从60年代起与英国亚文化运动关系紧密,加上促使Mods文化传播的重要乐队TheWho多次着此图案上台演出,于是成了Mods的文化符号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品牌?Fred?Perry。六十年代,Mod?文化大热,Mods?为了对抗?Rockers,要求?Fred?Perry?生产不同颜色的?Polo?衫,使其由一个品牌成为了?Mod?文化的一种象征。

身穿FredPerry的TheWho乐队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到中期,Mods?和?Rockers?作为?Teddy?Boys?衍生出的“弟弟”(本是同根生啊)成为了当时英国对立的两大亚文化群体。

两者间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battle(是真正硬核的“战斗”),一时间媒体把他们之间的冲突夸大为道德恐慌(Moral?Panic),形容成「灾难般的」,并把?Mods?和?Rockers?贴上了诸如「锯末凯撒」、「害虫」等标签。

?TheSkinHeads?

年,Mods?分裂为两股势力,Smooth?Mods(Peacock?Mod)和?Hard?Mods(Gang?Mods),Hard?Mods?相比较而言头发更短,更接近工人阶级的身份。

到了年,这些?Hard?Mods?被普遍称为?SkinHeads(光头党),因为他们的发型多是近似光头的平头,这样的发型让他们工作和打架时更方便(理由可以说是很硬核了)。

SkinHeads?对于品牌的热衷也更系统化:Ben?Sherman、Fred?Perry、Warrior、Jaytex、Brutus?的衬衫或?polo,Crombie?的大衣,Alpha?的?MA-1,Levi’s、Wrangler?或?Lee?的紧身牛仔裤,Dr.Martens?或?Solovair?的靴子,adidas?的足球鞋。

SkinHeads?一定程度上继承了?Mods?干净优雅的特征,但也受到了很多?Rockers?的影响,同时还吸收了一部分由牙买加侨民带来的?Rude?Boy?文化。发现没有,亚文化就像细胞一样不停分裂、繁殖。

自然,SkinHeads?在后期也逐渐分裂出多个分支:

1.SHARP(SkinHeads?Against?Racial?Prejudice,反种族歧视?SkinHeads);

2.RASH?(Red?and?Anarchist?SkinHeads,反政府的社会主义SkinHeads,后称?Red?SkinHeads);

3.Gay?SkinHeads(同性恋?SkinHeads,同性恋群体试图凭借?SkinHeads?的形式体现他们的力量和权利);

4.Neo-Nazi?SkinHeads(新纳粹?SkinHeads,有时也被称为「白色力量」?White?Power,种族主义者,涉及政治);

5.Traditional/Trad/Trojan(最接近60年代SkinHeads文化兴盛时期的后续群体,以身为工人阶级而自豪,他们主张维护早期SkinHeads的文化和信仰,以Trojan唱片公司商标为标志)

……

相较于上述几种亚文化,SkinHeads?的普及程度要高出很多,从英国来到欧洲各地和美洲大陆,形成各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分支。SkinHeads?文化非常复杂,到后期已然上升到政治意识形态,很难在一篇文章中去涵盖全部。

似乎每个年代的年轻人都会充满反叛意识,以狂欢化的文化消费来抵制社会主流审美(尤其是战后年代)。因为各种历史因素,在大不列颠的土地上诞生了如此繁复的亚文化。对于身处其文化氛围中成长的人们来说,这些亚文化群体的穿着打扮也深深植入其时尚观念之中。每个人都会对某段岁月或者某种文化符号怀着浓厚的情感,而这份情感成为了时装设计师的永恒灵感。

?#话题互动#?

你印象中还有哪些亚文化?

?#延伸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cf/9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