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年第一次去看珠峰
■落霞影像刷洗一周浮尘■
昨天回来的,今天虽然很累,但是朋友一直催要看片,而且自己也怕在西藏的感受在这躁动的城市里马上就消失得一干二净。自己记性也不好,所以,就赶快写下来吧。
未出发前,西藏是个神秘的地方。然而一路经过辛苦的跋涉,经过高反,我终于见到了布达拉宫,见到了珠峰,见到了圣湖。我有点诧异我初见它们时的平静。当我在布达拉宫下见到那和别的城市一样的拉萨,见到那汽车从在对布宫五体投地藏民身边飞驰而过,见到珠峰脚下那一堆堆的垃圾,见到那景点里涌上来要钱的孩子,其实,这和其他地方,没什么两样。
人类一直没有放弃在天空建造城市的梦想,但是,他们有珠峰,有布达拉宫有和我一样被深深吸引的人。也许,放下过于神秘、过于艰难的重负,什么地方都不去,看看蓝天,看看星星,都是一种幸福。
感动着在米堆邀我进家,打酥油茶给我喝的藏民,感动着在几十几百公里看不见人烟时,突然在路边出现的朝圣的人,感动着他们磕着长头神情虔诚而肃静。在高原、在荒漠不时的可以看见孤独的行者,有走路的、骑单车的、骑摩托车的,我什么也没说向他们伸出大拇指,他什么也没说微笑着继续向前走。
车上有个朋友说他们多傻,有车不坐,要这么来累自己。我说,个人有个人的活法有各自的精彩,也许,坐在车里的我们在他们看来才是错过了最美的风景,不是吗?
可能我不知道,也许我也是一直想这样子在路上走,在路上走着,看着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和他们一样,然后一样的被坐在车里的人笑。
出发前,止水问我,这样一个人出去怕吗?和不认识的人在一起玩或者一起住怕吗?我说,能够这样出去的人都是一个德性的,不拘小节、吃苦耐劳的。
还没发图片前,还是以人为本吧,在八廊学的留言板上找了三个人,他们三人也是在火车上认识,再一起搭伙玩的,加上来自广州的和我一样被放鸽子的老徐,他是比我提前来拉萨,玩了两天。
好了,一共5人,租了一台。司机老王,爱聊女人,爱唱歌,还有,爱吹牛,很高兴和他们一起共度去珠峰的三天,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
年6月7号
一路风雨,睡了无数次觉,发了无数次呆。
将到时发信息给H:
“长发黑女,穿黑T恤,估计看不见人,因为前后挂2大包。军色鸭色帽和5分裤,请注意看我,因为我眼小且近视。”
8号
出了站了,四下张望没看见人,正纳闷,接站的HH蹦出来:我看见一人,以为是你,只是奇怪怎么鸭舌帽变了瓜皮帽。
H找的地方很好,是个青年旅馆,70元。这里都是背包客,老外多,有公共图书柜,乒乓球台,电脑,酒吧,墙上的留言板都是在找同游的字条。晚上她和胖子请我吃火锅,客满,排队。
9号
起个大早,早班机成都--拉萨元1小时50分
麻利的办好登机,看着窗外,心情有点激动,马上要到那向往已久的地方去了。
拉萨机场海拔多,大巴到市区25元。刚下飞机头有点痛,但是很快就没事了。
和老徐联系,来到八廊学,这里也是著名的背包旅馆,60一间。
经过八廊学前转经的人们。
在西藏,任何一个你可以看见的地方,有人的地方,都有虔诚的藏民。
这外国老头住了十几天了,什么也没干,哪里也没去,每天在撒满阳光的长廊晒晒太阳看看书。看着客栈里的人大包小包,全身武装,到处奔波,有时我真的怀疑来西藏的真正意义。
联系了一下留言板的游伴,一下他们就到。把司机老王找来,商量好了后天去珠峰价钱。小胖很可爱,是南京的,很主动的帮做着事情。他说好像西藏博物馆今天开放不要钱,我们马上就去,坐上拉萨特有的人力三轮车,7块,三轮车拉着我们踩得飞快,在人群、车群里躲闪。
在拉萨,这里和国内的任何城市一样,什么都有。我非常的不习惯看那么神圣的布达拉宫下,居然是条拉萨最重要的马路,车水马龙。
10号
因为布达拉宫的票要提前一天去排队买,我没有赶上,所以就参加旅行社的一日游,内容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八角街。结果,第2天早上8点半开始到11点半就一直进店买东西,12点进布达拉宫,因为买的是这个时间的票,布宫出来再进2个店。西藏的这个导游也是桂林的,进店了店员、主管都是桂林的,桂林的旅游实在是无处不在。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好,我沉默的装外地人。
我用了几个时间来拍布达拉宫,希望在不同时段里它会有不同感觉。
曾经向往了很久的神秘的布达拉宫就在眼前,前来朝拜的藏教徒对着依山而建的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在磕长头膜拜,他们的目光洁净而明亮,闪着虔诚和执着。
布宫前的白搭下,老人站在主街前。
我却偏爱这张,那个阴暗的有光透进的转角,一个布宫工作的女工下班了,在招呼后面的同伴,然后一起进来,下去。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多米。在布达拉宫的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几乎都可以看到壁画。
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居中央是红宫,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红宫内安放前世达赖遗体的灵塔,在这些灵塔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壮观;两旁的是白宫,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在这里。
从药王山上拍摄布达拉宫,是最好的角度。傍晚6点多钟了,阳光依旧很是灿烂,拉萨的太阳一直要到晚上9点钟之后才会落下,晚上9点半,晚上的广场上也会有很多僧人,在这里古老与现代并存着。布宫前还会有音乐喷泉,提醒着这是个现代化的城市。
门口那些被转了不知多少年的玛尼轮,在朝拜者手中酥油的浸渍下变得黄灿灿的。由于藏族是直接由奴隶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况且铁路又不通车,所以他们大多数人还是把自己对未来的祈盼寄托在这转动的玛尼轮中。他们一路上都在喃喃念着:嗡嘛呢叭咪哄,据说这六字真言代表了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芳行,获得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转的时候一定要按顺时针,如同地球围绕太阳的方向,寺庙的玛尼轮和手中的转经筒是一个道理,都是用来转经的。转经筒里都是带有经文的,藏民大多不识字,所以把经文装在里边转,每转一圈就代表念了一遍经。真的想象不出那漫漫的朝圣路上,藏民手中的转经筒到底转了多少回,计量时恐怕要用天文数字了。他们就这样带着他们的信念带着他们的理想,从雪域从高原一路祈祷来到圣地拉萨。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21年。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
听见远处某个高位传来藏族妇女悠扬婉转的歌声。寻根求源,终于发现有六七个藏族妇女坐在一个高大的佛殿屋顶上打夯,那歌声就是她们结合着打夯的节拍唱出来的。
大昭寺依然是那么多的朝拜者在叩拜,远远的就能听见寺庙里的唱经声,天音一般祥和悦耳。在拉萨,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廊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你还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场面非常感人,由此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让我感动的却是窗台的那几盆花。独自走在层层叠叠的阶梯上,看见天空总有一群群的鸟儿围着白宫的宫顶在飞翔。
围绕大昭寺有一小街,便是著名的八角街(八廓街),在游人眼中这条街为商品街,而在藏族人眼里却另有含意,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街内的商品充满西藏民族特色,随处可以看到西藏民族手工艺品和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但是我却是对这些不感兴趣,只是跟着那些转经老人顺时针绕着大昭寺转了一圈。
11号拉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早上6:30,车来接
今天的行程拉萨--68公里--曲水公里--日喀则公里--拉孜85公里--定日
一路上,路非常好走,没想到在西藏还会有如此的高速路。
一路上,风景很漂亮,大家惊喜的连连拍照,哪怕是在飞驰的车上。5个人,坐着一台丰田,最后一排座位他们3个男的轮流坐,这些男人还是蛮有绅士风度的。
在后面的比较辛苦一点。在好路还无所谓,大家谈笑风生。根本没意识到,明天才是痛苦的开始。老王也开心,我们叫他唱歌,他张口就来,一路欢笑一路歌。
中午来到了日喀则,海拔
在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汇处,有一座美丽的高原之城——日喀则。这座昔日的后藏首府海拔高达米,是目前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我想起了韩红的那首: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我们在一家面食馆简单吃了点东西。另外去把边防证办了,明天要去珠峰。建议大家来西藏前就办好,免得多花几十银子,护照也可以办边防证。
来之前就知道这里有个著名的扎什伦布寺,大家约好一个小时游览时间。
我拿证对着门卫晃了下,面不改色的。放我进去了,心里暗喜,又可以省了55元。
进了寺庙,大家分头行动,我也不例外的到处乱窜。
扎什伦布寺,也称“吉祥须弥寺”,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由一世达赖根敦珠巴创建于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殿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强巴佛铜像。
晒佛台高32米,长42.5米,厚3.5米,共分九层,以内部木梯相通。此台位于寺东北围墙外,两侧多转经架、风马和摩岩石刻。藏历5月14,15、16三天这里将分别展示过去佛、现世佛和未来佛巨幅佛像。
寺里的白塔边坐着一去群转经累了在休息的藏民,我给了小孩子一些糖果,帮他们照相,把他们的地址记下来。扎西得勒。
拉孜的刀很有名,小张花了多买了2把,都是手工做的,很精美。拉孜的街上。路边藏民直接伸手要钱。。。
买好刀后,继续往前走。拉孜--85公里--定日。
到了西藏,才发现城市是无限的小,道路是无限的长。慢慢的,海拔越来越高,风景几十上百公里都是一样的。慢慢的,有人高反了。
在经过加措拉山口《海拔》时,我们停下来照相,这是我们西藏行经过的第一个垭口,一下子就给初到高原的人一个下马威。听说这个高度的含氧量只有45%,所以我们照好了,就匆匆要走,我在远一点的地方拍,他们在叫,我看见车边已经是附着一些小孩在索要东西,他们车门都不敢开了,我赶快小跑2步,回到车上,跟着喘气。
我总是可以发现好像很孤单的景物,或者是因为景由心生?
一路奔波,终于到了晚上住的地方,元一间,条件不好。我当天晚上没洗澡。这里离珠峰大本营还有公里。就在这宾馆买的珠峰的票,元,任何证件在这里都不免票。
进入珠峰地域的汽车需按车轮的数量缴公路建设费,每个轮子曰元。就是说越野车要元,而卡车就要元。我们的车要元,按原来的协议,我们5人分摊了。
开车去镇上吃晚餐,在西藏吃的东西比较适合我,一般都是川菜,吃的东西也蛮贵,不过可以理解,这里物资缺乏。吃饭的时候,有几个小孩过来,手上拿着一些化石(这里有很多化石)在卖。我来之前就买了一些铅笔,给了一些他们。吃饭的时候,旁边有1、2个藏民在我们身边转来转去(后来老板说是小偷)。
回到宾馆的时候,看见对面的风景很漂亮。
12号
早上一大早5:30我们就起床了,今天要赶路,昨天晚上几人在聊天的时候,老王说今天的路虽然才公里,但是非常难走。开了10分钟,到了边检站一些人在排队了,一个武警战士在登记身份证,一笔一笔的写,一个一个的,写我的写好后,走到门边,看见天边一些亮了我拿出了相机,老王说,赶快收起来,武警会没收的,为了国防安全,本来还想把边检站照下来的,算了。
到了条岔路,一边是去尼泊尔,一边是去珠峰,果然如老王说的,路开始难走起来,都是泥路、碎石路。我们的车在-之间上上下下转来转去,小胖主动第一个坐在后面,但是却吃了亏,因为刚吃了早点,喝了稀饭一肚子的水,随着山路晃来晃去,他高反了,他吐了,他晕了,可怜的小胖,从这一刻起一直处于晕的状态。
在西藏,看见的多是越野车,因为其他车虽然也可以来,但是相信跑了一次后全车的螺丝都会响了。在西藏,包车一定要好点的车,不要在乎多几百。在烂的路上面,经常看见一些越野车风驰电掣,激起一路的灰尘,很象那些在电视上看见的卖车的广告。
从检查站出来约30公里处就可见到一处飘满经幡的山口,这就是著名的遮古拉山口,从这里可以看到南方4座米以上的雪山,这四座雪山从左向右排成一列,景象极为壮观,分别是:马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在山上,在路边,都可以远远的看见珠峰,那神圣的珠峰。
这个牛头是旁边的藏民摆在那里,有人照就收钱我在旁边偷偷的照了一张,不是不想给钱,而是真的有些怕他们,在这里的藏民比四川的要野蛮得多。
这辆马车,也可以上到珠峰,你相信吗?海拔的地方,我还看见有拖拉机,上面站着十个藏民,惊叹。
旁边这条小河,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这个时候,师傅唱歌了:雄伟的珠穆朗玛峰,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唱完叹了口气说,现在都不是了,珠峰的雪每年在融化,雅鲁藏布江的水每年在减少。
珠峰大本营附近过去唯一能够提供游客住宿的地方就是绒布寺,住寺庙旅店,条件较差,5人一间,要有心理准备。但在此住宿,便于观看珠峰早晚景色。现在,绒布寺门前又开了一些新的旅馆,大大小小有20间左右的房间,没有电,都是通铺或者简易板床,被褥比较干净。4人一间,30-40元/人。这儿的菜比较贵,但考虑到是从遥远的日喀则一路颠簸着运过来的,也就可以理解了。
终于到了,这是1号营地,到大本营还有4公里,走路要1小时30分,不要因为很近,不要用你平时的速度来走,这里的氧气很少,走快点就会觉得很吃力。身边河是雅鲁藏布江源头,我选择了坐马车来回,25元,便宜,说实在的,那马车真的是太颠了。路上也有一些走路上去的,很多老外也坐马车,大家见面都打个招呼。
看见了珠穆朗玛峰,我平静得很,眼前就是自己从读书时就神往的山,很多人都向往的圣山。
游客就到这里止步了,前面的那些应该是登山的人员,那边是他们的营地。
到此一游吧赶马的小伙子叫次仁。在路边,我看见有红色的小花,他说那就是藏红花,还摘了一朵吹了起来。他说我们很幸运,昨天珠峰下雨的,看不见主峰。
这是澳洲的骑士,看着他们绝尘而去,羡慕极了。
在山上我们呆了20分钟就离开了,怕身体适应不了。果然,离开不久,天气就变了。我们还真是幸运呢。在离开1小时后,天空居然飘起了雪一朵一朵,飘进窗来。渴了,累了啃个西瓜,再狠狠颠簸一次。下午4点半回到定日,吃午饭。车上一起睡觉,晚上9点到日喀则。
今天坐了12个小时的车,看珠峰20分钟。今天一天的灰尘,我忍不住跑去街上洗了个头,5元。住的整条街都是在买冬虫夏草,发廊里墙上贴着广州什么技术职业学校的广告,看那剪发的师傅打扮好像回到了10年前。
13号
早上8点半才出发,舒坦。今天时间不赶,所以在路边吃了豆浆,油条才走。在西藏,你可以看见西部大开发的实际性的成果,日喀则还是蛮繁荣的。很多地方小镇都是内地城市的帮扶对象。比如有广东、江苏等援助的小镇。我说了一句:好像没广西的啊。老徐有点不屑:广西还需要别人来扶贫呢,我不服气:广西现在好得很呢,山清水秀的。
今天时间不赶,所以在路边吃了豆浆油条才走。路上看见斜坡上手拿经幡向上爬的老人,他们要把自己的祝福放到最高顶。在西藏,有圣湖、神山的地方都有经幡随风飘扬,就象他们虔诚的心无处不在。
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一个支流,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曲水大桥是拉萨通往贡嘎机场的咽喉要道。这座大桥戒备森严,桥上没有路灯。在夜晚,经过的车辆不允许打开大灯。
在大桥附近的山上,人们用白色或红色的涂料在岩石上画出很多梯子形状图案,那是一种藏族风俗,人们认为那是登上天堂的梯子。
桥头我们在拍照,一个小孩问我们要钱。旁边靠牦牛照相的另外一个大一点的小孩骂他丢藏族人的脸,就冲着这点我给他的牦牛照了像,给了他2块钱。
这是水葬台天葬台。
中午到了羊卓雍湖,海拔米,被誉为西藏四大圣湖之一,与雅鲁藏布江仅一山之隔。距拉萨以南公里羊湖,不需门票。羊卓雍湖水蓝得像一张天鹅绒,神秘且又散发着生气,加上四周的雪山,构成一幅典型的香格里拉景致。这圣湖原来是一个完全静止的湖,没有流进流出的水源,湖水水位也在逐年下降,有水利专家预计,湖水有可能在20年内完全干涸。
高原的景色是独特的,也是美丽的,一路走来,心随景移,阳光灿烂,山川明丽,那些俗世的物事已经被荡涤一空,心是如此的平和敞亮。
接到一人电话,说明天有车走川藏,叫我们赶快报名。
下午回到拉萨,回到宾馆把合同签了,每人。天啊,便宜捏。在宾馆碰见兰州的另外一对,他们明天去樟木,本来包车要,他们放弃,在街上溜达的时候看见有旅行社的留言条,说有空车去樟木,每人,他们简直不敢相信,马上交钱。在西藏,你可以到各个背包旅馆的留言板去看,都有人在寻找游伴,以节省费用。找不到没关系,过了一个小时也许还会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
和小胖等5人去北京中路去吃20一位的四川自助火锅,爽。晚上在一起最后的聊天,大家相约明年再同游,然后挥手告别,互道珍重。
14号
一大早,没到六点,小胖送我和老徐出来,我们到了昨天和司机约的邮政宾馆。
六点半,出发。今天的行程拉萨--68公里--墨竹工达--公里--米拉山口海拔--工布江达--公里-八一镇
今天天气不太好,这条路线原来我们要走的,所以现在正好走上了。司机蛮年轻,车开得非常好,经常在路况不好的地方还是70、80码的跑,路稍微好走点就杀到码,看来他在这条路上开得很有经验了。我们坐的还是,但是车况和舒适度比前一台还要舒服。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每天的路上狂奔,起码每天-公里。在我们去珠峰的路上,经常是几十上百公里风景都没有一丝改变,让人审美疲劳。但是今天车刚开出几十公里,我们竟意外的发现。一路的植物,植被变得绿了,有小溪流了,藏房变得更漂亮,更讲究了,可是才刚离开拉萨几时公里啊,怎么差别那么大?
也许,因为我们是在向四川靠拢。说靠拢,其实我们还要开3天的车才可以到四川境内。拉萨--林芝的路很好走,虽然是山路但是都是柏油马路。早就听说川藏路段的险峻,果然如此,经常一边是河,一边是陡坡。川藏路段风景很美,一边的冈底斯山脉,一边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间是尼洋河,加上一直没变的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和一路慢慢变绿的植物。
工布江达县很小,一晃就过了。我发现这边房子的屋顶都是斜棚,是不是因为这里雨水很多?
米拉山口海拔。
“中流砥柱”位于国道距县城15公里处,此处南侧多山耸峻,连绵逶迤,山体巍峨如笋,陡岩峭壁,群峰斗奇。山顶白云缭绕,北侧则是半山坡,坡腰处是灌木丛林,坡顶上居住百姓人家,山坡下处则是急流澎湃、水势汹涌,中流砥柱亭亭矗立在河水中央,当地年迈的老者道:此大石为“贡尊德姆”修身养性坐禅念经时的座椅。
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虽然巴松错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门票,我拿证一晃,又省了。
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虽然只是个传说,却让人觉得蔚为神奇。因为湖看了几个,风景都差不多,而且巴松措风景区太大了。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呆了10多分钟就走了。
路上,不时看见那小小的黑黑的藏香猪在溜达,据说味道极美。
嫩绿的草坪和牧场上,肆意而奢侈地开放着各种各样鲜艳夺目的野花,有白的、兰的、黄的和红的;地里碧绿的青稞苗像刚抹过油一样,绿得醉人,金灿灿的油菜花竟相怒放;野蘑菇在树丫或地角悄悄地冒出。我们仿佛进入一个自然古朴又春意盎然的童话世界,无论是全景还是局部,我只有不断地按动数码像机的快门,不用构图随手成画。
从巴松错到林芝一路上风景很美,有点小九寨的感觉。7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八一镇《由福建,广东援建》。八一是林芝地区的行政所在地,整个城镇干净整洁。当然,要看是谁援建的罗,哈哈。但是繁华的后面却是觉得一些冷清,因为没什么人。我们随便找了个地方住,晚上去试了下鲁郎的石锅鸡,要了小份的。元,有点贵哦。
15日雨
行程:八一--70公里--鲁郎--55公里--通麦--84公里--波密--公里--然乌
今天,下了一天的雨,我们在山路上也比较昨天小心了起来,因为今天走的是著名的川藏路上比较险的一段,路况比较差,随时有塌方和泥石流。但是雨后的风景的确不错,路上经常会有牛羊在溜达。四川的风景类型多变,比西藏的要好看的,有冰川、河谷、森林、小溪、草地、雪山。
看见路上有虔诚的藏民,本来觉得拍他们是不尊重,就如同在寺庙里不同乱拍一个道理。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就拍了。
朝圣的藏民,用身体感受大地,用身体的语言向神山表述愿望,作为旅行者的我们虽毋需那般虔诚,却可以抬起脚步,在他们中感受那一份震撼和重生,个中感受远非文字所能表达。
在全世界,朝圣者的人数,可以说是数以亿计,但是,在数千公里的朝圣路上,真正不需要如何交通工具的朝圣者,只有中国的藏族。他们不仅不需要任何交通工具,甚至不用双脚走路,而是以自己的身躯,扑下去,爬起来,再扑下去,再爬起来,他们就以这样一种丈量大地的方式,朝前迈进。
今天我们看了一整天的光秃秃的高山,路上不时有塌方。一路没有了树,溪流,什么都是干吧吧的,还有那漫天的尘土以及再次狠狠颠簸的路。昨天那些漂亮屋顶的房都没有了,换成了平房。
翻越色季拉山的垭口时,我在路边买了野生木耳和松茸给H。
鲁朗林海位于距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草甸中,溪流蜿蜒,成千上万种野花竞相开放。木篱笆、木板屋和农牧民的村落星罗棋布,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雪山、林海、田园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只是可惜雨雾很多,我们看不见南迦巴瓦峰。
通麦镇很小,就几间房子,一个兵哥搭我们的车出去,他说这里是3个半人一个镇。通麦沿线的山体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途经此地时应尽快通过,不宜停留。通麦天险有人叫他为通麦坟场,在通过通麦大桥后,车正式进入了通麦天险,这时你会感觉到听和看果然是两样的。当你真正驱车行驶在通麦那不足3m宽稀松的土路上颠簸,右边是飞石,左边是汹涌的帕龙藏布江。我们的心都悬在了喉咙上了,上一道斜坡不知道下坡的时候转左还是转右的位置上,师傅把握着方向盘,随着路面的弯折而摆动,惟一追求的就是快速离开这个如同地狱般的几十公里。当你看到山口处经幡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终于逃出生天了,苦难的历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著名的老虎嘴在这条路上,两江汇流的帕龙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我们没有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因为差不多要花一天时间。
我们每经过一个小镇,都可以看见兵站。这次也看见了几百兵车浩浩荡荡的开上高原,都是些新的汽车兵来锻炼的。上到这边来,的确可以锻炼人。
我们在波密镇吃的中餐,前面就是米堆冰川了,藏民在门口用根铁丝栏着,门票50。玉普乡米堆冰川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冰川,主峰海拔米,雪线海拔4米,末端只有2米。进去后路非常的烂,这几天下雨,更不好走。老徐去看冰川了,有个藏民带路,30元。如果自己走的话极有可能走丢,我没去,就往旁边的藏民家走去。身上带了一些糖果和铅笔。
老徐看冰川去了,我在旁边转悠。走过阡陌的田间小路,顺时针绕过村口插满风马旗的玛尼堆,进入村子。村里的房子都是用原木搭成,连屋顶也是用木板铺就,别具风格。楼上一半是晒台,晒台前有一排晾架,用于晾晒收获的庄稼。屋子旁边到处都是木栅栏,有的围成屋前院子,有的围着庄稼地。木栅栏所用材料有粗的、细的、弯的、直的以及板条和树枝,显得十分自然随意和恰到好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进出村时就爬过好几道一米多高的木栅栏。村里生长着许多古树,粗大的树干稳稳地站立着,树冠拼命地向四周张开,茂盛的绿叶下,有的树干中间已裂开一条大缝,里面还能藏一二个小孩,让人感觉到生命的顽强。
2个半小时后,老徐回来了,回来后他说走到冰川脚下走了1个半小时,还是用了很快的速度,他担心我等他太久。
看见一小孩,我拿出糖果和铅笔,给了他一些,然后说帮他照相。他外公在旁边,很高兴说请我到他家去。他外公会些普通话,可能也是为了带客人去冰川的需要。走过铺满小花的草地,来到他的家。家里有个老人在,应该是他外婆,外婆怀里抱着个小孩,她向我意思了下,说小孩脚是残障的。外婆不懂普通话,我们2个人就比划着,笑着。外婆热情的给我打了酥油茶,我喝了2碗她还要给我倒,我说我要走了,临走给她20元,不多,我的心意。扎西得勒。
她送我出来,看见我在外面拍照,又陪了我。旁边几户的也来了,也邀请我去他们家,我去了一家,看见这小女孩冲着我笑。小孩来了几个,可能也就是这几个了,因为米堆脚下就这几户,我和他们玩了起来,旁边的大姐背着刚摘回来的菇。
16号大晴
行程:然乌--90公里--八宿--公里--芒康--公里--巴塘
我们刚到然乌湖的时候,温度好像突然下降了十度,好冷。晚上我们就住这里了,床上还在用电热毯。然乌小镇,路边也就是10几家,而且多是汉人在经营着的餐馆或者旅馆。
中午在邦达吃,这里有个高原机场。吃饭的时候,有人来卖冬虫夏草,5块一根。后来老板娘告诉我们,刚才那人拿的是假的,用面粉做的。在这边,现在是挖冬虫夏草的季节,走到哪里都会有人问:要不要冬虫夏草?
东达山口海拔5,下面就是邦达,川藏南北路汇合点。
黄色的是小麦,光让风景生动很多。
由八宿向东,需翻越横断山脉最大的天险怒江山。川藏公路在怒江山区以“之”字形曲折盘旋,共有72个大拐弯,是川藏公路拐弯最多的一段。沿途雪山、原始森林和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景色宜人。跨越怒江大桥后,便到达邦达,隧道有武警守卫。
奔腾的怒江业拉山口,海拔4。
我们碰到一群骑车的勇士,他们成都出发,已经有十几天了,也是一路向西。
本来今天晚上要在芒康住的,幸好没有,芒康小得可怜,一晃而过,几乎没有察觉它的存在。芒康藏语意为“善妙地域”。是四川入藏后的第一个县城。终于到四川了。经过这个桥,对面就是巴塘。巴塘是四川境内最后一个大镇,河是金沙江。有人在查车,说芒康4个汉人被杀了。当时在拉萨,司机就和我们说有个汉人的司机被杀了,在西藏,藏民是没有死刑的,叫我们千万别去招惹。我们好像要逃离什么似的,一路飞奔,向着四川。
进入四川的路况好了,树绿了,牛羊多了。这里的藏民衣着干净,房屋装饰得更漂亮,我想只有日子好过了才是这样的。
巴塘县位于川西边陲金沙江中游东岸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县城蛮繁荣,我们吃了正宗的四川火锅。在我们住的宾馆里,来了个车队,牛B啊,宝马的,听说二十几万一台摩托车,他们是东北的车队,也是一路向西。
17号晴,雨
行程:巴塘--公里--理塘--公里--雅江--68公里--新都桥
路况时好时坏,刚出巴塘,又是无休止的高原山路,车在高原草原上颠簸着,有点想崩溃,幸好有个眼镜海子让我们惊喜一下。
海子山,海拔,是一片广阔的草原牧区,山下的姐妹湖终年冰封不化,传说湖中有怪兽出没。
理塘,海拔米,是川藏南路的最高点。每年八月,藏区规模最大的赛马盛会--理塘赛马节在此举行。
远眺理塘,期间经过了海拔的拉子拉山口和海拔剪子弯山口,已经不想拍了,审美疲劳身心疲劳。
司机也很累了,在路边的加水站停了下来,帮洗车的女人居然还打了粉,蛮漂亮的。我想,这才是让司机在这里停下来的原因吧。加水站旁边就有个白搭,3个老人就在旁边转,转一圈在墙上做个记号。女人的小孩来了,小孩子们过来了,我的铅笔拿出来了,我的相机对着他们了。
刚到新都桥,先找了个地方住。吃饭的时候,餐厅的老板说有彩虹。我拿起相机跑上2楼餐厅,彩虹过后一下就是通红的火烧云。老板很自豪的说:我们这个地方最容易看见彩虹的。
18号雨,晴
行程新都桥--77公里--康定--50公里--泸定桥--公里--雅安--公里高速--成都
我们17号下午到的新都桥,将到的时候天就下起雨来,早上4点、5点我都醒来过,听听外面有雨滴的声音,又睡去到了。早上6点多,我就听见附近的寺庙里喇嘛念经的声音,听到窗外有人说,天气很好了,我拉开窗帘,窗外一片花,远处是贡嘎山,又是一个艳阳天。
新都桥,对于摄友来讲,这是个令人向往的名字,它位于川西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府康定县境内,素有“摄影家天堂”之美誉。这里山峦起伏,溪流回环,天蓝云白,草青树黄,藏居星罗,牛马信步,光影变换多多,四季美景无穷。新都桥镇又叫东俄罗,是川藏南、北线的分路口,比较繁荣。原是国道上的一个无名小镇,一根火柴就可走完的街道,近两年已随着来稻城等地旅游客人的增加,开始变得热闹、繁华,名声大振。新都桥现在看什么都是绿的,秋季才是最美的时候。
折多山海拔,这次的最后一个垭口,藏汉分界线。
我还是爬上了最高点,举目远望,一片的云海涌了过来。一路五色经幡,蓝色、白色、金黄、黑色、绿色,和着那流畅的色彩和线条,恍如置身油画之中。怪不得这里被誉为“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
康定是著名的情歌城,附近的跑马山、木格措、大渡河铁锁桥、海螺沟都是有名的风景点。康定县城肯定跟很多没有到过这里的人所想象的完全不同。在我第一次来之前,受到康定情歌和川西的地理位置的迷惑,我以为这是个建在草原上的淳朴落后的小县城,而事实上,这是一个坐落在山谷之中的狭长的充满现代气息的县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
在折多山有车祸堵车,在康定,我们的车离合有点问题,要修,这个时候我已经定了晚上的机票。心里那个急啊,陆地巡洋舰一路狂奔公里,在崇山峻岭间,屁颠着,我的心故作镇定。
泸定位于甘孜州东部,与四川省雅安地区相连,坐落在二郎山下,大渡河边,海拔1米,距州府康定49公里,距成都市公里(经二郎山隧道0多米,是国内已贯通的公路隧道中最长和海拔最高的一条)。
泸定因有泸定桥而得名,这里大渡河水流湍急,地势险要,是川藏交通的咽喉。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在这里飞夺泸定桥,从而使泸定闻名中外。
雅安-成都公里的高速,司机在这个时候我怎么看他都是在打瞌睡,我赶紧不停的和他说话。
5点多到了成都,跳上机场大巴,冲进机场。
回到桂林了真好
再怎么洒脱,其实
我也想家
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吧
从海拔的地方回到地上来
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
脱下穿了好多天的登山鞋冲锋衣
洗了两桶洗衣机的衣服
扫地、拖地、搞卫生
拖着拖鞋穿着短裤
出去喝油茶
洗脸买水果
小乌龟死了一只
没想到那次帮它照相竟然成了它的遗照
端午节
到菜市买了艾叶
用红绳挂在门口
这才是我们的生活
在高原上的花儿
和平原的有什么不同吗
身处恶劣环境
却更盛开一些
任何事物
都有双性
如同温室里的花
如同冰山上的雪莲
如同我在珠峰雄赳赳
如同我在家里懒洋洋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ff/1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