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车内降温法哪个更靠谱
夏季,汽车经过暴晒,车内温度都要比车外高出不少,很多人在车内都会有“蒸桑拿”的感觉。最近,网上就流传着不少关于车内快速降温的方法。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降低车内温度最火的就是“车门推拉法”和“喷雾降温法”。所谓的“车门推拉法”是利用空气力学的原理将车内的热气排出,车内温度能迅速下降3到4度。而“喷雾降温法”的说法更诱人:往车里喷洒少量含酒精的水,很快就能下降7度左右。这是真的么?对此,达州新报记者进行了实验。
实验地点:一室外停车场
实验时间:8月15日15时许,室外温度约39℃。
实验样品:两辆普通汽车,分别为黑色和银色。
实验1:扇动车门5次车内温度降3℃
实验过程:在停车场选择2辆日光暴晒后的汽车,先用电子温度计检测车内的温度,记者坐进车内体验温度。
根据网友的说法,“推拉车门法”来自国外,是一位研究空气力学的教授发明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操作十分简单,只需先将副驾驶座的窗户全部摇下,然后站在车外,将驾驶座的车门用正常的力度开关5次,再次坐进车内体验温度,并检测温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实验之前,黑色汽车和银色汽车内的温度分别是38℃和40℃,坐进车内时体感温度较高,感觉比较闷热。连续开关车门5次后,黑色车内的温度下降了约1℃,车内体感温度没什么变化;银色车内的温度下降了3℃,车内体感温度似乎有所降低,但并不明显。
随后,为了对比效果,记者打开了银色车后方与驾驶座对角的车窗,并连续开关驾驶座车门5次。结果显示,车内温度没有变化,仍为37℃。
实验2:喷雾降温法局部降温6℃
实验过程:网友提出的“喷雾降温法”,就是在装了清水的容器中,加入一点酒精或爽肤水,容器最好有喷嘴。打开车门后,在车内喷洒少许,利用酒精挥发吸热,达到降温的目的。酒精可以使用医用消毒酒精,药店就能买到。
实验前,记者准备了浓度为75%的药用酒精,按照1:9的比例,兑入清水中,然后装进ml的喷雾瓶。首先,记者用电子温度计检测车内的温度;再使用快速降温剂,对着副驾驶的坐椅喷洒1分钟左右,然后再次把电子温度计放在坐椅上检测温度。
实验结果:实验之前,车内温度39℃,坐进车内体感温度较高。使用快速降温剂后,车座区域的温度下降到33℃,坐在副驾驶坐椅上明显能感觉到冰凉。但是车内其他部位温度基本没有变化。
实验3:空调降温不到10分钟降15℃
实验过程:实验之前,先检测车厢内温度。随后,把4个车门及车窗全部打开,让车内外空气流通,等待3分钟热气排出后再坐进去发动汽车,打开空调外循环。约3分钟后,车厢内外温度相近时,再关闭车窗,检测车内温度。最后,启动空调内循环,将温度调到最低档位,再次检测车内温度。
实验结果:实验之前,车内温度40℃,坐进车内体感温度高。使用空调降温不到10分钟,车内温度下降15℃左右,人体感觉较舒适。
专家:酒精喷雾有隐患
对于夏日车内快速降温的方法,在达州从事汽车销售多年的张辉表示,三种方法中,空调外循环加内循环的方式是最快、最简单的,而且对汽车本身不会造成其他伤害。
关于快速降温剂的效果,张辉表示降温剂一般是由干冰、酒精或者化学添加剂制成,可迅速挥发,但喷洒过程中,会对皮质车座或者汽车硬件造成伤害。同时,这种降温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这种方法效果不明显,只能对局部降温,车厢内其他部位的温度没什么变化。
对于网上流行的“扇动车门降温”的做法,张辉不赞同。他认为,扇动车门只是加速空气流通,形成空气对流,但对降温没有明显的效果。
张辉说,连续开关车门还存在一定的隐患。因为开关车门的次数越多、车轴的损坏程度越大。如果每次上车前都连续开关车门5到10次,那汽车门轴的寿命就会大大缩短。
(本报记者蒲骄)
链接:汽车降温小技巧
1、用遮阳板:车辆停放时,在前后风挡处放置遮阳板,这样可以防止阳光直射使车内温度升高,而且方向盘和控制面板不至于烫手。
2、用防晒车套:给爱车买个车套,最好是隔热效果好点的那种,这样停车时用车套盖上,再开时就会发现,比不用车套时要凉快多了。
3、停放在阴凉处:在选停车地点时,尽量把车停放在阴凉通风处。同时,洗车时常常清洗一下水箱,可去除附着在上面的杂物,这样发动机更容易散热。
提醒:这些物品车内放置要小心
据悉,打火机、手机、充电宝、碳酸饮料、老花镜、放大镜等东西放在车里很危险。打火机的主要成分是液态丁烷,遇热会急速膨胀,易燃易爆。夏天正午时,如果把老花镜或放大镜放在挡风玻璃前,镜片的焦点处会聚集大量的热量,可能烤坏车内的塑料装饰板,甚至导致车辆自燃。
同时,香水在挥发时会产生一种易燃气体,当温度达到49℃时可能爆炸。此外,摩丝、发胶等也可能因高温而爆炸。
达州新报官方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ff/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