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接触的这些东西居然有可能致癌

文/赵华夏

图/郝坚

我们天天接触的众多日用物品、食品,虽然一切都“正常”、安全,看上去十分完美,可实际上,这些物品里都含有塑化剂——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你不可一防。

一、塑化剂危害

1、性早熟

塑化剂对女童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性早熟。如果女孩不到8岁就出现乳房、阴毛、腋毛等性发育症状,需及时看病处理。其中,乳房发育是早期较为明显的症状,家长比较好察觉。

2、损害生殖器

由于幼儿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塑化剂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比对成人的危害更大。专家介绍,塑化剂对男童的主要影响是男性性功能发育障碍,如外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睾丸小、阴茎短小、发育迟缓等。

3、导致不育

据台湾“中央社”消息,经过3年的研究,台湾成功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相当剂量的塑化剂进入男性体内后,会抑制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功能低下,影响生育功能,甚至导致不育。

4、患肝癌

如果长期大量摄取塑化剂,有可能导致肝癌。据专家介绍,有些人在使用塑化剂后吸收得少、排泄得多、耐受性强;而有些人则更容易遭受塑化剂的慢性伤害。

5、伤害人类基因

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会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对肝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而且被毒害之后,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二、塑化剂有哪些

1、日常用品类

塑化剂携带者:沐浴乳、洗发乳、洗面乳、刮胡膏及香水等。

温馨提示:塑化剂本身是一种定香剂,香味愈浓的产品含量可能愈高,建议尽量少用。研究表明,使用量较高者,体内塑化剂浓度也较高。

2、化妆品类

塑化剂携带者:劣质的发胶、口红、指甲油、乳液等化妆品。

温馨提示:台湾媒体报道,部分不良企业在指甲油、香水、口红等化妆品中,也使用塑化剂。

3、食品包装材料类

塑化剂携带者:食品包装袋、塑料袋、保鲜膜、塑料杯、塑料瓶等。

温馨提示:应减少用塑料袋、塑料杯外带热食或饮料;少用保鲜膜包裹热食。加热食物时拆掉塑料包装,就可降低塑化剂摄取量。

4、穿着类

塑化剂携带者:塑料拖鞋。

温馨提示:专家曾对市面上流行的25种塑料拖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中含有高毒性化学成分的达到了14种。而且价格越高、穿着越舒适的塑料拖鞋,毒性越大。原来,厂家在拖鞋中加入了大量增塑剂。这些增塑剂可以通过脚趾表皮渗入人体,在累积一定剂量后就可能引发男性不育症。

5、玩具类

塑化剂携带者:儿童玩具。

温馨提示: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内塑料玩具中,塑化剂广泛存在,原因是添加了塑化剂的玩具材料成本较低。

三、如何远离塑化剂

1

多吃“真”食物

有人会觉得无添加的食品代表着味道淡、颜色丑、保质期短、价格高。但其实,无添加的“真”食品是最新鲜天然的,具有最朴实的味道,也更安全。专家建议,如果食品配料表中有很陌生的添加物名称或者含有5种以上添加物,那就不要吃了。

2

不要迷恋低价食品

如果某些食品的价格大幅低于同类产品时,往往有可能是商家在暗中玩“猫腻”,利用添加物来降低材料质量,节约成本。

3

少吃动物性脂肪

许多有毒化学物质以脂肪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所以少吃动物性脂肪,如奶油、牛肉、羊肉等,可以大幅降低人体受到环境荷尔蒙影响的几率。

4

经常洗手

各种塑料用品在家居生活中无处不在,据研究指出,经常洗手也可以使摄入的塑化剂大为降低。

5

避免塑料制品接触食物

生活中避免用塑料袋等塑料制品盛放食物。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最好使用玻璃制品或瓷器。即使有些塑料产品号称适用于微波炉,但某些化学物质还是有可能会渗透出,特别是儿童、孕妇更要避免使用。

6

注意多排毒

注意减少摄入添加防腐剂、去色素和去香料的加工食品,少吃熏烤腌炸的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是本身有排毒功能的蔬菜,这样有助于塑化剂的排出。









































点状白癜风会自逾吗
治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pp/47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