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林则徐,途经玉门的情结

民族英雄林则徐途经玉门的情结作者:刘常生、郭雪梅合作完成

玉门市政协经科委主任玉门市二中教师)

林则徐(年~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大臣。嘉庆间进士,入翰林院。曾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等地任职,办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道,道光十七年(年)初,任湖广总督,严禁鸦片,成效卓著。次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粤禁烟。道光十九年,与两广总督郑廷桢合力严缉烟贩,惩处受贿官吏,又大力整顿海防,倡办义勇,屡挫英军武装挑衅。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未敢进犯,后因英国的军事压力和朝廷投降派的非议,于年9月被革职。年被重新起用,先后任陕西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年,因病辞归故里。年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咸丰元年(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放开眼界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虎门销烟后,因受投降派诬害于清道光二十二年遭朝廷革职,旋被流放新疆伊犁效力赎罪。他在流放新疆途中往返时都经过玉门,所以他和玉门的情结完全是历史的一种偶然。

年9月28日,也就是在虎门销烟后的13个月,在英军的军事压力下,道光皇帝下旨将林则徐和邓廷桢交部议处。9个月后,即年6月28日,道光皇帝再下旨将林则徐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与林则徐一道被贬官发边的还有他的老朋友邓廷桢。年7月14日,林则徐离开浙江镇海军营,踏上遣戍途程。9月初,当林则徐途经扬州时,突然得到皇帝的旨令:免其遣戍边疆,转赴黄河灾区效力赎罪。原来,8月2日黎明时分,黄河在河南开封附近的祥符决口,造成五府二十三州县直接受灾的严重水息。林则徐接旨后,立即让家眷折回南京,自己轻装赴汴。至次年3月下旬,祥符救灾堵决工程完工,已经被免遣边戍的林则徐罪赎候任。然而道光帝一道谕旨,竟仍然命“林则徐着仍遵前旨即行起解,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带着百般的愁肠和矛盾的心态,也带着凌云壮志,向西行去,风雨(雪)兼程。道光二十二年(年)四月上旬,林则徐因患疟疾,暂留西安调治,在陕西待了约三个月时间。七月初,病情刚愈,他就带上“年皆幼稚”的三儿聪彝,四儿拱枢,继续走上了西去的戍程。此后的日月里,他以日记形式,写下了《荷戈纪程》,记载了他流放伊犁沿途行宿及所见所闻。

林则徐一行经陕西永寿县、林乡县,涉经水,过长武,长途跋涉入甘肃境,经泾州、平凉州翻六盘山,又经静宁州、齐家大山、会宁县、定西县、皋兰甘草店、榆中县到兰州。

林则徐父子于七月二十九日到达兰州时,督抚亲率文职官员出城相迎,武官更是迎出十里之外。在兰州的七天时间里,游览了古城,答拜了陕甘总督富海,兰州道云麟、司道程玉樵、唐子方等地方官员和好友,并为很多人书写联、扇送之。

八月初七日,在兰州官员的欢送下,林则徐离开兰州,过黄河铁桥,沿古丝绸之路继续西行。经凉州(今武威)、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等地。

九月初七日,林则徐父子途径嘉峪关。身带罪责,背井离乡的愁绪让这个落魄之人把嘉峪关看作了最后一片乡土。虽然是获罪贬官西行,但林公箭靶不消极悲观,从他《载书出关》诗中,仍可见他金石般的报国之心和对未来前景的美好期望。

荷戈绝徼路迢遥,故纸差堪伴寂寥。

纵许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

闻饥字学神仙煮,下酒胸同块垒浇。

不改啸歌出金石,毡庐风雪夜萧萧。

《荷戈纪程》记:“11日70里惠回堡(新民堡)。12日里赤金峡。13日90里玉门县城(现玉门市)。14日50里三道沟(三道沟镇)。15日90里布隆吉驿(乡)。16日90里小湾驿(小宛村)。17日70里安西州(瓜州县)。18日里白墩子驿。19日60里红柳园驿(柳园镇西南10公里)。20日里宿马莲井驿(入新疆末驿)”。

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十)林则徐父子途径玉门县,当时的玉门县令因之前接到肃州新任知州不予接待的嘱咐,听了驿卒禀报后,竟狗眼看人,既没有请林则徐到县衙交谈,也没有命驿站安排待客餐饮,林则徐一行只能在县城北郊的车马店里住了一夜。林则徐虽然是被贬官发配之人,但他“虎门销烟”的民族气节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拥戴。所以,沿途所到之处林公都受到热情款待,可到了小小的塞外边陲小镇玉门县竟受到如此的冷遇,留下了玉门历史上的一大遗憾。这真是一件令人痛恨的事情啊。晚上灯光昏暗,风沙肆虐,老鼠臭虫骚扰。艰难的时局,漫长的古道,让林则徐备受艰辛。漫漫黄沙,跋涉在流放之路的林则徐,咀嚼着寂寞,咀嚼着黄连一样的苦。同时,面对寒冷的天气和坎坷的道路,隐涵着对祖国时局的担忧,林则徐写下了这首《过玉门》有感诗:

脂山无片脂,玉门不生玉,

荒戍几人家,如棋剩残局。

蛟蚋噬我肤,尘沙扑我面,

夜就毡帐眠,孤灯闪如电。

那么,肃州及玉门官员为什么没有欢迎接待林则徐呢?据说原因有二:一方面,肃州新任知州拥护朝廷议和派,反对林则徐等抵抗派,同时也顾及其政治阵营,怕朝廷知道了追责,影响自己的仕途;另一方面,《南京条约》的签订,影响已波及到肃州。据《重修肃州新志》载:当时肃州“鸦片广为种植,吸食者渐多,妇女缠足,农业劳动力顿减,官吏贪污受贿者日众,百姓为战败而赔款,人民痛苦深重。”肃州官员将战败赔款归咎在林则徐身上,对贬官的他心存偏见,因而装作不知,未予理睬,这是后话。

年12月11日(十一月初九),经过四个月零三天的长途跋涉,林则徐终于到达遣戍目的地新疆伊犁。林则徐从西安到伊犁,共走了四个多月,行程约公里。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扶病西行,滞留两个月。病愈后上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途中艰辛,可想而知。

林则徐到达伊犁的近三年时间里,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百姓造福,兴修水利,开荒屯田,兴办教育,得到了边疆人民的交口称赞。随着时局的变化,林则徐在伊犁的所作所为再次引起朝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zl/112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