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玉门文艺奖作品全在这儿,快来欣赏
12月8日,首届玉门文艺奖全面揭晓,共评选出文艺精品奖24件、优秀人才奖1个、文艺贡献奖2个。舞蹈《埙声悠悠》、国画《冬至》分获音乐舞蹈戏曲类、美术类一等奖,玉门市融媒体中心主创作品《瞰玉门享自然》获影视广播类一等奖,《筑梦空间》获得广播影视类三等奖,《云裳》获得摄影三等奖。
(一)影视广播类-一等奖
专题片《瞰玉门享自然》
作者:李增军、白明端、蔡玉江、白洋、李超等(创作团队)
玉门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片《瞰玉门享自然》该片在新华社网站甘肃频道播出,浏览量11.8万多次,同时在甘肃卫视、抖音、爱玉门APP、玉门市融媒体中心 我爸爸高考落榜,无意继续上学,招工后就在连队种地了。爸爸确实是一位种地的好手,在家庭农场联产承包制期间,农场种植的主导作物就是啤酒大麦,也会种一些籽瓜、油葵等农作物。爸爸种地不但能吃苦,肯出力,还善琢磨,爱试验,他每年都会留点边角地试种一些在当时其他人没有见过的茴香、孜然等农作物。有人问他种那些干嘛,他也不说,只是憨厚地笑笑。1年是家庭农场联产承包制的最后一年。当时农场由于体制、市场、管理等原因,职工种植的啤酒大麦收入不是很好。这时,爸爸用两代人的积蓄在场部买了一套楼房,全家人都沉浸在迁居楼房的喜悦之中。那年爸爸种了亩地啤酒大麦,想的是多挣点钱来添置电器(当时的家用电器对普通家庭来说是很贵的)。播种后一周,爸爸天天去地里溜达,有时蹲在地头抽烟,有时用手在地里扒拉膨胀发芽的麦种。渐渐地麦芽由淡黄变为绿色,由一叶芯变为二叶芯,由稀疏的绿色变为满地的绿色。然而,突降的霜冻将亩地的麦苗几乎全部冻死了,地面也由绿色变成了黄色,最后成了白花花的一片。爸爸的脸一天到晚都是阴沉沉的。连队的技术员在地里看后对他说“麦芯都冻死了,没有希望了,种点其它的吧,看能不能减少点损失。”爸爸依旧每天去田地里,有时站在地里,有时蹲在地里扒拉,没有改种其他作物。谁知几天后麦地又奇迹般慢慢地转绿了,重新长了起来。秋后,我家的大麦喜获丰收,是家庭农场联产承包制期间收入最好的一年。后来爸爸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个是他下的播种量大,霜冻时有的麦芽还没有出土。一个是有的麦芯没有完全冻死,又吐芯出叶了。爸爸说:“自己也是狠赌了一把”。
后来,农场实行“两费自理、三到户”的种植经营模式。爸爸将亩地,以轮作倒茬的方式种植食葵、茴香、孜然等经济作物。这些农作物都是爸爸以前在地里试种过的,对肥料投入、叶面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都有很好的经验了。这期间爸爸成为了连队种植收入最好的职工,是第一个购买大拖拉机、小车和在城里买楼房的职工,成为了一个夏天开着小车在连队种地,冬天在城里生活的新时代“农工”。
农产品的销售人
我高中毕业后上了一所高职学校,学的是商贸物流专业。毕业后不久,甘肃农垦亚盛国贸公司在甘肃玉门修建的农产品物流中心要招聘员工,我就拿着相关证件去应聘。参加面试的人很多,都是二本以上的大学生。手拿着大专毕业证的我,内心忐忑,很不是滋味。面试的领导是一位农垦二代。他看了我的证件后,特别详细地问了我的家庭情况。我就把爷爷、爸爸在饮马农场工作的情况简单地说了,还告诉他我生在农场,长在农场,热爱农场。我喜欢农场广袤的土地,喜欢农场淳朴厚重的民风,在农场工作心里有一种踏实感。面试的领导默默地听我讲述,若有所思但什么都没有说。因为我的文凭太低,也没有工作经验,就没抱被录用的希望。
此次经历,使我想起读书的一些往事。记得是小学二年级期末考试后的几天,我和爸爸去看爷爷,爷爷高兴地抱着我亲个没完,问长问短。爸爸满脸怒容地跟爷爷说我语文考试成绩才60多分。我以为爷爷一定会打我屁股的,就一下子从爷爷怀里挣脱出来。谁知,爷爷却说:“60分,及格了,好得很。我上学就没考过60分的,不也在农场工作了一辈子嘛!现在还有退休工资,多好。人啊,在哪里都一样,只要能吃苦,干啥都行。”爷爷说完还给了我20块钱作为奖励。爸爸听到爷爷的话,只得作罢。
出人意料的是,我竟然被录用了,成为亚盛国贸公司的员工。刚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收购农产品,一位老职工来交售食葵产品,也许是爷爷、爸爸的因素,我对农场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检验他的农产品杂质、水分和霉变等情况时,心里有了一点倾斜,没有完全按照要求写上检验结果。在检验过程中,那位老职工不停地点头,满脸皱纹的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但是我的行为被招聘时的那位领导看见了,公司例会上严厉地批评了我。会后,领导把我留下,严肃地盯着我,没说一句话,出门时却用手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明白,虽然我做的不对,他其实是理解的。现在想来,这也许就是一种农垦人之间血浓于水的情,一种农垦人无声的爱。后来我就把这种感情深埋于心,工作中再不敢徇私心了。
艾青诗里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片浸透着我们三代人汗水的土地,寄托着我们三代人梦想的土地,外人可能很难理解我们对她的深情。唯有那缓缓流淌的疏勒河,就像爷爷的一双眼睛,静静地注视着我和爸爸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
刘明军,男,现年48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亚盛饮马分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近年来在工作期间发表各类文章多篇。
(三)音乐舞蹈戏曲类-三等奖
舞蹈《农垦兵团礼赞》
编舞:常玉泉
舞蹈《山之子》
编舞:崔婧
音乐《盛世国乐》
演奏:孟洁等秦筝琴韵培训中心师生
音乐《玉门颂歌》
演唱:郑晓娟、周福春
(四)美术类-三等奖
水彩画《战友》
作者:范俊杰
书法《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话》
作者:李俊川
书法《对联》
作者:马建国
书法《陋室铭》
作者:常彦江
摄影《云裳》
作者:刘勇、蔡玉江
摄影《婆媳情》
作者:文彦祥
摄影《工业摇篮璀璨油城》
作者:张捷(肃州区)
(五)文艺人才奖
冯凯(玉门市文化馆干部)
文艺人才奖获得者:冯凯(玉门市文化馆干部)
冯凯同志爱岗敬业、艺术上精益求精,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文艺创作导向,先后创作了群口快板《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好》、《十九大?指航向,勇往直前谱华章》、《美德新风赞》、《科技放飞梦想》;舞蹈《盛开的索玛花》、《铁骑》;舞台剧《相女婿》等文艺节目,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为全市的群众文艺增添了时代的色彩。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经常和同事们深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培训辅导基层文化骨干、表演文艺节目,连续多年被玉门市文化系统评为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在业务上,他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特别是乐器板胡、二胡演奏方面,更是力压群雄。多年来无论是专业文艺调演还是参加各类比赛,多次获得了荣誉,为玉门文化增光添彩。他演奏的板胡独奏《秦腔牌子曲》、《秦月》、《春城节日》等作品均获得优秀剧节目一等奖,并获得个人优秀表演奖和优秀演员奖;曾被玉门市委、市政府评为文艺调演先进工作者、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十佳岗位标兵”、全市优秀文艺工作者、授予“玉门市劳动明星”荣誉称号、荣获酒泉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年6月被中国艺术素质教育研究会、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教育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指导老师”;荣获年11月荣获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大会一等奖。
(六)文艺贡献奖-个人
个人:朱建青(玉门市阅读朗诵协会主席)
文艺贡献奖获得者:朱建青
朱建青,现为玉门市朗诵协会主席,该同志热衷文艺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协会坚持每周两次线上培训、交流,提升会员朗诵水平。每天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zl/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