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过去了,集结号为什么还是中国最

前言

上个世纪中国的仗没少打,特别是前半叶,几乎没有消停过。

但很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做出太多 的战争电影。

大多都是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或者势如破竹的冲锋陷阵,以个人角度刻画的战争则是少之又少。

尽管今年的《八佰》和《 》有所突破,可终究差强人意,颇有遗憾。

更别提那些抹着发胶,衣衫整洁,或是手撕鬼子之类的抗日神剧。

而在这些鱼龙混杂之中,却出现了一位“格外亮眼的另类”——《集结号》

两场战役

电影开篇,即是一块染血的布,血越染越多,凝成“集结号”三个大字。

朴素至此,诚意满满。

随着镜头拉远,九连连长谷子地(张涵予)的洪亮的京片子在耳边响起:

见劝降无果,谷子地让一排长焦大鹏(廖凡)带几名兄弟探路,没想却中了埋伏。

重炮的轰鸣,机枪的咆哮,爆炸掀起的气浪,所有人都灰头土脸,混合着泥水的血肉遍地皆是。

十几分钟的战斗,小刚导演的功力尽显。

节奏紧凑,毫不拖沓,虽然场面混乱却分段清晰,战士们的老练,火力强大的敌军,以及被炸成两截的指导员,都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神经。

被炸成两截的指导员

当然,这仗打的很惨:一百一十七减四十六,全连伤亡七十一。

而仅剩的四十六人在短暂的休整后又要投入更残酷的战斗——汾河南岸狙击战。

补充的就只有指导员王金存,一个在战场上吓得尿裤子的读书人。

头上飞枪子儿,裤裆里头跑手榴弹,就是神仙也得尿。”

谷子地说的好,战士也是人,也会胆怯,也会怕死,没什么可害臊的。

可第二天的战斗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残酷。

潮水般的敌人夹杂着坦克向他们扑来,几波进攻之后,阵地上的兄弟所剩无几。

被烧的半死的焦大鹏临终前向谷子地呢喃着,说自己刚才“听到”了集结号的声音,让他带着剩下的士兵撤退。

可被炮弹震的半聋的谷连长执拗地决定坚守,战至 一人。

前四十分钟,一次围攻,一次阻击战,什么都有了。

《拯救大兵》里的子弹音效我们有了,《太极旗飘扬》里冷灰色的高级质感的画面我们也有了,即便是韩国人做的 ,却也实实在在。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士兵都说着“人话”,丝毫不做作。

爱吃烙饼的焦大鹏,沉默可靠的姜茂财,他们都是普通而真实的中国战士。

未吹响的号

直面战争,只是电影的前半段,在分钟的电影中,用了更大的篇幅来渲染和平时期的“伸冤”。

死,很简单,活着,且背负所有的人才是最痛苦的!

谷子地如同一只被命运之神拨弄的蚂蚁,他受伤之后,被当做敌军士兵俘虏,在医院中,他才得知自己的部队番号被取消。

曾经奋力杀敌的英雄,如今失去了身份,战死的47名弟兄也被当做是失踪者。

“找回身份,重拾荣誉”成了谷子地下半辈子 的目的。

于是他再次参军,在朝鲜战场上,被地雷炸瞎一只眼,捡了半条命,却也得了个兄弟。

战争结束后的谷子地回到腹地,四处询问自己部队的消息。

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失望。

冷眼,怀疑,羞辱,让这个苍老的战士茫然无措,除了破口大骂,别无它用。

影片的后半段反复出现了一句话:“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这句话暗含着我们民族主义集体逻辑,死人都不算什么,更别提你的冤屈。

正如赵二斗说的:

几百万人的军队,打烂了整编,打胜了也整编。咱再把自己当回事,顶多是大河里的一滴水珠子。

可执拗的谷子地没有放弃。

在命运的强大力量之前,一个普通人,体现了男人的坚韧和担当。

并且,因为这种极为微茫的坚持和努力,最终竟然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为自己死去的弟兄找回了荣誉,讨还了一个公道。

即便 的答案虽然出乎预料,但是两个永隔幽冥的人还是达成了和解。

那把集结号,也终于吹响,让四十七名三营九连的战士找到了回家的路,他们再也不是失踪者。

而是名正言顺,却又姗姗来迟的英雄。

可谷子地呢?

这个半瞎的老连长拼了命争取回来的东西——那些被叠的整整齐齐装在小袋子里的解放奖章。

他们就像无法孵出生命的卵,空洞而又讽刺。

“集结号”,到底集结了什么

按照惯例,张陈冯三大导演拍片,尤其是大片,总是要批评一番的。

张艺谋的《长城》,陈凯歌的《无极》,就连冯小刚的《集结号》也没有逃过。

你可以批评它前后比例失调,拍摄手法借鉴了《拯救大兵瑞恩》,武器装备也有很多硬伤等等。

可它对荣誉,对生命,身份的思考与讨论,是很多国产战争片无法匹及的。

在电影结尾处,当谷子地收到烈士追认文件的时候,他木然的说了一句:

“等等,我得把脸先洗干净。随后跪在地上,流着泪,虔诚地烧着纸钱。

光这一个细节,就能秒杀很多同类型电影。

没有廉价的煽情,没有过高的崇拜,没有无脑的爱国。

小刚导演跳出了“愤世嫉俗,一致对外”的圈子,不再去塑造视死如归传统的英雄人物。

而是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将个体在战争与政治面前的渺小无奈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一点,不管是《战狼2》《红海行动》还是最近大火的《 》《八佰》。

它们都没有做到,其更像是为拍而拍的作品。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战争电影,进步的似乎只有技术和票房。

《集结号》,是一部悲剧。

无名烈士的木牌,当成夜壶的钢盔。失了魂的连长找不到归宿,象征荣誉的号角未曾吹响。断臂的故人带来愤怒的答案,仅剩的眼眸看不清曾经的真相。

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谷子地是这样,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也是这样,他们彼此无法互相区分,但他们不是克隆出来的。

战争题材电影的未来

中国的战争片拍了太多,其中不乏像《红河谷》《紫日》《集结号》这样的 作品。

可细数过来,凤毛麟角。

其原因也许不在于电影人本身,就像冯导执着了18年的《一九四二》,苦苦等待,只能收获无奈。

大多数国产战争片中,观众要感动看不到感动,要深度看不到深度,要真实也看不到真实。

只能凭着炮火连天的大场面凑个热闹,匆忙喧嚣之后,又匆匆忘记。

于是在好莱坞战争片敢于反思战争本身,韩国战争片敢于批判政治的时候。我们的电影却和谐得连反思的对象都找不到了。

电影是商业,始终是卖票赚钱的。

得让观众满意,还得过得了审。前狼后虎,九连的困境即是冯小刚的困境,也是中国电影的困境。

困顿之中,冯小刚又怎么可能真的去吹响“集结号”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zzfj/121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