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一座小城的时尚变迁

从陈志贤的《广场-》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一座北方城市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种种变化。广场上,晋城市民时而坐在塑像旁边休息、孩子们在一旁蹦蹦跳跳,时而广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为新的活动搭建舞台,歌舞表演、地摊小吃、商品展销……平凡生活日复一日地在广场上演,时代也悄悄跟着改变。

32年的记录,从年到年,晋城由一个简陋新城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生活习惯、审美标准、衣食住行相比之前都有了变化,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32年,晋城人的穿着打扮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年。此时的晋城刚刚由县升市,衣着朴素简单。

年。晋城服装尚延续着“灰、蓝、绿”三种色调,一眼望去只有三三两两个衣着鲜艳的姑娘。

年,两个头戴“贝雷帽”的男青年。那个时候贝雷帽风靡大江南北,不仅女孩子喜欢戴,男生戴起来也看起来十分有“腔调”。

年。一到入冬的时候大家纷纷穿上御寒的棉大衣,照片中的一位女士已经穿上了鲜艳的红色羽绒服,我国第一代羽绒服在80年代初开始流行,不论是材料、工艺还是设计均比之前的羽绒服得到极大改进,成功摆脱“面包服”的称号。

年。一位身着银色羽绒服的男子在街边的书摊旁,服装不论从颜色还是款式上都在慢慢丰富起来,逐渐摆脱当初的“统一样式”。

年,身穿“的确良”衬衫的男子。“的确良”以“容易洗、凉得快、耐摩擦、不走样”等优势顺利荣登80年代中国流行单品榜首。开始是女性穿,以白色和蓝色居多,后来各种花型不断面市,给沉闷的生活色调带来一丝光彩,男人们也不甘寂寞,雪白的的确良衬衫就是出门首选。没有的确良,感觉整个夏天都不完整。

年。“每个女人都应当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脚蹬裤”这是80年代不变的时尚圣经,脚蹬裤又叫踩蹬裤,外形酷似健美裤,是80年代年轻女士的心头好,百搭不张扬,时髦不浮夸,高弹又修身,耐脏显腿长。裤脚处的踩蹬设置完美避免了裤脚经常向上卷起的尴尬。当时脚蹬裤的风靡程度绝不亚于如今的legging。脚蹬裤配高跟鞋,你就是广场上最美的花!

年,路边兜售“蛤蟆镜”的青年。复古款式的墨镜通常被人们称作“蛤蟆镜”,简直就是时髦的代名词,带上它,你想要的张扬不羁、倔强霸气、前卫时尚……统统都聚焦在这小小的蛤蟆镜中,不论是西装革履还是嘻哈休闲,一个蛤蟆镜可以拯救任何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年。时髦的姑娘成为广场上一道靓丽风景,许多流行元素在她的身上都能够看得到,尤其是那款“招手停”发型。所谓“招手停”,便是把长刘海吹起,用发胶固定在蓬松起的那一刻,由于颇像招手的姿势,因而得名“招手停”。“招手停”的诞生可谓中国发型界的里程碑,固定发型用的泡沫摩丝也在当时以外来品的傲娇姿态进驻中国。

年,“招手停”与新款服饰。高领毛衣一直是霸占整个秋冬季的经典款式。

年。近几年大热的“空气刘海”其实并不是新发明,90年代便是深受女士们欢迎的刘海款式之一。照片中这位来自年晋城广场的时尚买手正在向市民们展示最新一季的晋城秋冬新款服饰。

年,穿棉布衬衫的晋城男青年。90年代男士配饰相对女士来说种类比较单一,除了“蛤蟆镜”之外的最受欢迎的就数“领针”了,领针是别在衬衫领口上用来固定衬衫的小物件,90年代的领针不像现在款式那样琳琅满目,最常见的就是照片中这位男青年衬衫领口处外观类似“曲别针”的领针,细微之处更能彰显典雅、成熟、气派的品质。90年代,“的确良”慢慢退居时尚舞台而逐渐被纯棉、亚麻替代。

年,广场台球。从这样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晋城男士们的几种流行搭配,剪裁讲究的呢子大衣搭配皮草领口尽显贵族风范、老式西装始终没有退居潮流一线、不同材质的夹克外套是时尚青年的首推……更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中期之后,人们终于摆脱了控制中国人们长达几十年的时尚魔咒:“衣服永远大一码”,此时人们更愿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尺寸进行穿搭。

年,90年代的女装发展走势十分乐观。由于90年代国内服饰全面开放,袒胸露背不再被非难,女人可以尽情展示身体曲线、尽显魅力。内衣时尚逐渐被国人所认同。实际上这也反映了现代年轻人由保守观念逐渐变得开放,女性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曲线,她们的服饰款式繁多且色彩丰富,披肩烫发、面带妆容早已不是新奇事儿。

年。人们穿衣打扮越来越讲求个性与张扬,很难用一种款式或一件单品来概括。

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渐频繁,国内对于摇滚、嘻哈、朋克等音乐文化的接受度、好感度逐渐增加进而刮起一场“中华朋克嘻哈重金属”的时尚浪潮,女孩开始“舞动奇迹”、挑染起自己刚做好的离子长发,男孩开始“葬爱忧伤”、在胸口纹下城东头的发廊阿花……

年。受音乐选秀节目(年前后)的影响,“中性风”开始逐渐走俏,男女青年越来越青睐于服装款式共享化、妆发造型趋同化。

年。“潮流”并非全民集体狂欢的“兴奋剂”,大部分的晋城市民还是愿意选择经典的款式,白衬衫、黑西服、连帽休闲运动服……这样的装扮在这个越来越热闹的人民广场上恰如一阵清风,为视觉带来的清润的舒爽感。潮流千帆尽、黑白永流传!

年,吃冰棍儿的男青年。关于中国“杀马特”风格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杀马特”潮流始于年左右,是对某些日本非传统穿着的片面模仿。还有人说杀马特源于国外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文化,代表一种另类甚至是怪诞的青年形象。

年。年轻人对于之前的个性装扮的青睐度大大减退,大家还是换上了视觉上较为轻松的款式,人们在选择服饰时则更加提倡“材质好”、“舒适度”与“设计感”。

年。新世纪的审美观得到极大改变,女性的曲线也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放。“以瘦为美”不再是标准,匀称的身形、健康的体态成为大家追求的好身材。

年,如今的晋城色彩斑斓。

年,不仅人人都拥有一部手机,“手机拍照”也成为人们日常记录生活的首要选择。如今的晋城人民服装款式繁多、色彩也不尽相同,但舒适与质感似乎成为了现在人们选择服装的重要标准。潮流的风总是一阵刮来一阵飘走,就像旋转着的舞娘,谁也不知道下一圈转过来她是否还是保持刚才的姿势或是又换了一种。时间在行走,生活在跟随,从衣、食、住、行上我们可以最直观的感受到时代的沧桑巨变……

(以上照片均选自陈志贤摄影作品:《广场-》)

展览名称:《广场-》

展览时间:.12.10-.01.10

开幕时间:.12.10,14:00

论坛时间:.12.10,15:30

论坛主题:摄影在历史与现实面前

策展人:那日松

艺术顾问:罗伯特·普雷基

执行策展:崔赢

展览地点:映艺术中心/映画廊

相关阅读:

《广场上的雕像》

《映像随笔

挥手,再也不见》

《-:一个摄影师的广场》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记录当下的方式早已不再局限于通过手中的相机去捕捉一个又一个“决定性瞬间”。除了“拍下来”,我们或许还可以做得更多。映画廊作为一家以展示经典摄影作品为主,对新媒体、装置、行为等当代艺术均有涉猎的专业机构,针对当代日渐多元化的影像作品的展示,长期以来都在不断尝试并探索更多的可能。为此,在“映画廊之友”摄影基金支持下,映艺术中心/映画廊隆重推出年度大奖——“映?纪实影像奖”。旨在发现、鼓励和支持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zzfj/5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