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梁波罗站在二层楼上看风景
《月是故乡明》梁波罗
自从年2月在上海图书馆举办谈我的艺术与人生的讲座以来,迄今已整整十年了。除上海各区县外,还辐射至长三角,如苏州、常州、杭州等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所到各处互动环节中涉及的话题波及诸多方面,议论最集中的是:
“我们都是看着您电影长大的,如今五六十年过去了,我们都成老头老太了,为什么您依然故我,连发型都没有变过?永远的‘小老大’有什么养生秘笈可与大家分享?”
《51号兵站》剧照(年)
标志性的发型,似乎成了我的“LOGO”
由外貌说起,由“头”开始吧。有道是“噱头噱头”,头发好比一栋建筑的门脸,是至关重要的。自从20世纪50年代我与理发师确定了三七开的发型后,除拍戏有特殊需要,确实没变过。
梁波罗老师数十年不变的“三七开”发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男士发型经历了太多的变迁。起初是热衷于蓄长发,又烫又卷,搞得雌雄莫辨,不知何时起,多极分化,时兴短发了:寸头、平头、光头,更有彰显个性者,鬓角一剃到顶,仅存顶心三分“自留地”,以发胶定型,根根竖立,呈“怒发冲冠”状,或是头顶一蓬“稻草”,全体倒伏宛如倒扣的平底锅或马桶盖,还有扎小辫的、挑染的、“莫西干头”、“朋克发型”……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我则静观其变,从未见异思迁,尽管如今头发稀疏,依然初衷不改,保持着标志性的发型,似乎成了我的“LOGO”。
为了保持固有发型,不定期焗油,明知焗油膏含铅,却还在继续。恳请大家给我一个变化的过程,我正在选择适当的节点放弃染发,当某天我以白发示人,请你一定不要惊讶。
整形有风险,美容需谨慎
我投身电影工作之初,曾听说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上影厂的一个故事,留下至深的印象。
话说有位男演员,标准的国字脸,五官也算端正,唯双颊凹陷不够饱满,为了更上镜,他悄然联络了当时尚不流行的“整容专家”,注射了一种特制的针剂,面颊果然奇迹般地丰腴起来,他心中好不得意。然好景不长,针剂经化合作用淤积成块,且开始在双颊内恣意游走,上下流窜,取之不出却又无可奈何……当时的整容技术可见一斑。我进厂时此公已改行当副导演了,不知与这起医疗事故是否有直接关联,因此,我对整容是抗拒的。
有道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国民扮美意识也与日俱增,尤其来自邻邦韩国的巨大魅惑,不单是文艺界,平民百姓也跻身其中,割个双眼皮,注射个“肉毒素瘦脸针”已属稀松平常。我始终认为,整形有风险,美容需谨慎。试想若人人整成明星相,不但子女长相易遭人质疑,百年后去到阴曹地府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敢确认,岂非真成了“孤魂野鬼”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有位中年女同事,在艺术上已有一定造诣。为了延长艺术寿命,她毅然做了“拉皮”手术,当浮肿消散,脸部确实平整、光滑了许多。近年偶见她出演的电视剧,却很为她惋惜,因为绷紧的皮肤再也松弛不下来了,“鱼尾纹”的纹不见了,喜怒哀乐毫无区别,几尾鱼也不再鲜活,成了死鱼,眼神也不复顾盼生辉了。消弭了岁月的镌刻,仿佛面对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毫无生气。
对于演员来说,面容姣好,是上天恩赐,但与能否成为好演员并无直接关联,演技才是当艺术家的头等大事。如今流行一种说法混淆视听,且误人子弟——颜值担当——似乎颜值高就是成功的保障,是赤裸裸的宣扬“靠脸吃饭”的谬论,难怪那么多人对整容趋之若鹜,其实,这是艺术审美的倒退!
有人说我“底版”好,自然不必去冒整容的风险。拜父母所赐,在下五官布局尚属合理,零件虽已老旧,但均属原装。比较下来,皮肤还算紧致,果真有个“诀窍”可以与君分享。
梁波罗老师近照(摄于年5月)
在“上戏”上化装课时,金锋老师传授给我们一个护肤妙法:“卸装后一定要用少碱或无碱的肥皂洗脸,万一你不能确定哪个牌子适合你,就买婴儿皂,定是含碱最少的。”从那时起,我就践行老师的方法,持之以恒,必有成效。比之现在有些人用面膜、紧致膏要有效得多。
坚持锻炼的唯一方式:走路
多年前,曾有人建议我要迈开腿,爬楼梯、倒行走……我闻之一笑,皆未采纳。如今有资料证明这些方法是不科学的,我等年纪已不适合剧烈运动,器械运动尤其要慎之又慎,练出八块腹肌、人鱼线有何意义?老胳膊老腿都经不起折腾了,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我所信奉的是最简便、可行的方法:走路。快步走、慢步走,闲庭信步,外出参加活动时能不乘车就走着去,边走边看风景怡然自得……这就是我坚持锻炼的唯一方式,虽也戴着计时腕表,但不设定硬性指标,每天三五千步即可,总比蜗居不动窝强。
有幸曾与老电影人沈寂同住一个楼层,老先生终日伏案写作,难得下楼踱踱方步。一次他在走廊自我解嘲地对我说:“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我不,我是‘生命在于不动’。‘千年王八万年鳖’为什么长寿?因为不动,不消耗所以长寿!”这理论伴他走过九十二岁的人生旅程,也算是长寿了。所以我想,各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因人而异,不必划一,这才是科学和可行的。
我属于那种爬上二层楼看风景的人
有民谣曰:“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对于我并不难,原本烟酒不沾,不搓麻不炒股,不电游不垂钓。早晨惯常两片面包,牛奶、麦片加少许蜂蜜,记得时食几枚仔姜,下午偶尔用自制的以蜂蜜腌渍的柠檬片泡水喝,而通常喝的是绿茶、胎菊、枸杞泡的茶。饮食以清淡为主,喜食鱼虾,不食辛辣、烧烤,是个十足的“汤罐”,仅此而已,对于山珍海味、冬令补品似乎也不那么热衷。有人调侃说:“生活如此单调,活着有什么乐趣!?”
芭蕾
大学时代
油画
国画
其实,各人各活法,没有一定之规。多年前读过丰子恺先生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人的生活可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懒得走楼梯的住第一层,锦衣玉食,子孝孙慈就满足了,在世间占大多数。爬上二层楼的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即“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对二层楼还不满足,要爬上三层楼,就是宗教徒了。
我想,对于形同草芥的芸芸众生而言,大多属于爬上二层楼就心满意足者,所以对于现状,我很满足,充其量我属于那种爬上二层楼看风景的人,既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又有那么多网络文字和报刊可供阅读,身体基本还算健康,虽已年届八十,仍能外出参加公益社会活动,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岁月静好,知足常乐,夫复何求?
开心,不会主动来找你,需要你用心去寻觅,难怪上海话中有一句俚语:“寻开心!”是有道理的。
我拒绝爬楼梯,“格子”偶尔会“爬爬”,喜欢读读、写写,读的书很杂,没有专攻,也不为研究学问,只为开拓视野,增长见闻,虽赶不上年轻人的步伐,但不致落伍,与时代脱节。读到一些金句警言至今仍会保持记下来的习惯,不时会在翻阅中加深对辞句本身的理解及对生活的感悟。静下心时会练练笔,用文字表述心情,为精神找个宣泄口,时常为了一段描摹或表达一个意念苦思冥想,促使脑细胞加强新陈代谢,对防止老年痴呆不无裨益,往往最佳方案产生于半梦半醒之间,我会和衣下床赶紧记录下来,以免清醒后佳句荡然无存……
养生即养心,心态平和是最重要的
现代人流行体检,有什么疾病通过体检及时发现及早治疗,这原本是好事。但有些中老年朋友过度迷信于正常指标,为此常使自己寝食难安。其实,上了岁数的人,有个别指标不正常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千万不要和年轻人去比。
我算是个死里逃生的人,年一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几乎置我于死地,对重获健康自然倍加珍惜。不几年,体检中血糖偏高我开始严格忌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两个月瘦了四斤,我意识到情绪需要调整,放松些,在控量的前提下什么都吃点,加之药物辅助,血糖果真逐日降了下来。想起昆曲大师俞振飞先生,嗜糖如命,饿了半夜起来到厨房糖泡饭吃,血糖指标一定高到极限,老人家不是一样活到九十二岁?!
年5月在央视四套录制歌曲《年轻的心》
我们这把年纪的人,应该学会“与疾病同行”,发现哪些脏器有了问题,要善待它,不要增加它的负担,让这部老旧机器继续运转,与我们共度余生。
我从不刻意养生。其实,我理解养生即养心,心态平和是最重要的,淡泊名利,生活平实,积极乐观,心中装着他人。
老年人尤其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你自己健康的心电图,是通向自由的通行证。如果你是个爱攀比、喜计较的人,遇事火冒三丈,心电图不剧烈起伏才怪,心脏、血压都会狂跳、增高。如果你宽容些,能替别人“换位思考”,促使自己迅速平静下来,岂非通过你自设的关卡通往自由天地?因此,宽容是养生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作家肖复兴曾说:“宽容是精神的成熟,是心灵的丰盈,是对别人的释怀,是对自己的善待。”我以为这段话很值得我们反思。说说容易,做到其实很难,让我们共勉之。
阅读作家的作品,吟诵或背诵,有时大声读出来,也是我的必修课,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气贯丹田,也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对脑力和声带是“双管齐下”的锻炼。
音频制作:上海故事广播
大病后,我曾沉下心来,花了整整半年时间,每日花半天习字练书法,我喜爱赵孟頫的草楷。待社会活动不再频繁,我想重拾毛笔,这也是有利身心健康的一个近期规划。
梁波罗老师近日在家中习笔
上述均为一己之见,权当对讲座的拾遗补阙,兼作对部分读者的问题解答。涂鸦数言,结束此文:
当我老了
我仍愿做一株小草
长在山崖,长在地角
没有百花竞放的令人惊艳
没有一树擎天的自我骄傲
暑往寒来,春绿秋黄
随季节流转,淡定逍遥
我是一株长在山崖
长在地角的小草
……
作者简介
上下滑动翻阅
梁波罗,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年在抗日题材电影《51号兵站》中饰演主角“小老大”梁洪,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随后,梁波罗参与拍摄《小足球队》《瞬间》等电影,80年代初的《蓝色档案》《小城春秋》又使他蜚声海外。此后他主演了《人之初》《浣纱女的传说》等多部电视剧,其中,《人之初》获得了年度“飞天奖”。年,梁波罗获得第十六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年,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为他录制、发行了《梁波罗独唱歌曲》音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演员出版歌唱专辑的第一人,他的《草原之夜》《卖汤圆》《清晨》《南屏晚钟》《忆江南》等歌曲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
梁波罗多才多艺,在影视、话剧、歌唱、朗诵、戏曲、主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且具备文字功底,及老一代影视艺术家的品德。
想了解“小老大”更多精彩丰富的人生故事吗?
年8月,影视表演艺术家梁波罗最新力作,散文集《艺·述》一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8月18日晚19:00—20:30,上海书展友谊会堂三楼“满门书香——克勒门的名家之约”,特邀嘉宾梁波罗、陈钢、曹雷、赵静、阎华、刘广宁、马莉莉、淳子等,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场艺术与文化的融合之约,届时还将发布梁波罗新书《艺·述》,讲述艺术家们的故事……
文编
小艺
美编
金玲
图片由梁波罗提供
往期回顾
招募
“艺行上海
上海书展”邀请小小少年们来组队啦~画说人生
季平:高温当道,他们真的无惧“烤验”?
聚焦
用芭蕾讲述中国故事: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圆满落幕
讲述
卢治平:我不准备简单回到“文学性”的老路上
现场|“梅花玉兰”专列启程,梨园名角深入生活,“剧荟”江南
上海文联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zzfj/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