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收官在即酒泉频道不换靶心不散

白癜风能治疗好么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662.html

在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的历史性时刻,驻足回望,在波澜壮阔的脱贫篇章中,酒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条条高标准柏油路直通农家,一片片特色农业园区喜迎丰收,一个个专业农民合作社生意红火……在酒泉大地,处处有扶贫干部进村入户的足迹,处处有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身影,乡村更俏了,条件更好了,腰包更鼓了。

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聚焦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提成色,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令:到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3月18日和31日,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

4月9日,酒泉市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议。会议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拔寨、临门一脚的冲刺阶段,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高质量完成,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酒泉市是全省“两西”农业建设和省内中东部贫困移民安置的重点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安置“两西”计划移民、疏勒河项目移民和九甸峡库区移民共计3.53万户15.75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25%。全市新建移民安置建制乡11个、行政村60个,其中瓜州县安置移民8.2万人,玉门市安置移民3.6万人,分别占两县市农村人口的79.7%和38%。全市年识别确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5万户7.17万人,贫困发生率11.06%,贫困人口中移民占到68%,是酒泉市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全市3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集中在瓜州县、玉门市。年,瓜州县和玉门市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确定为“插花”型贫困县。

经过酒泉市各级持续合力攻坚,至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年底的4.11%下降为零,全市37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退出。瓜州县、玉门市分别于年、年经省级全面评估验收,实现摘帽,全市提前1年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元;全市11个移民乡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达到元,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挂牌作战看酒泉新担当…

近年来,酒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组织领导上、工作措施上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靠实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

为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酒泉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攻坚打赢意识,不断增强各级干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落实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要求,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市、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了脱贫攻坚专责工作组,持续强化脱贫攻坚组织领导,落实落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夯实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

酒泉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酒泉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酒泉市—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文件。酒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带头深入一线谋划部署、调研指导,狠抓责任落实和政策保障,强力推进帮扶措施落实,抓实抓细问题整改,确保了各项攻坚举措落实落细。

酒泉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作为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酒泉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全市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制定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阶段性工作部署的推进举措,有力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年初,酒泉市纪委干部闫博被选派挂职玉门市独山子乡金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帮基层群众脱贫致富,首先得让群众信任你,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才能让这个大家庭富裕起来。”闫博说。近两年来,闫博充分发挥个人驻村时间长、农户情况熟、政策把握准的优势,结合省、市产业扶持政策,与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干部同农户反复对接,细化量化帮扶措施,分别为户困难群众制定了致富增收计划,并经常跟踪督促,确保精准帮扶扎实有效。

酒泉市持续推进市级领导联县包乡、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帮扶干部包户责任机制。酒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包抓贫困程度最深的县,30名市级领导、名县级干部,名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37个驻村工作队、名驻村工作队员心贴心结穷亲,实打实解难事,精准发力拔穷根,确保了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五个落实”,形成了全民参与、全社会攻坚的扶贫大格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结对帮扶要求,于年5月从酒泉市直部门和酒泉肃州区、金塔县、敦煌市共选派名干部到平凉市静宁县、定西市岷县和天水市张家川县、秦安县等4个深度贫困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累计协调争取各类项目26个、涉及资金.3万元,协调争取各方面帮扶资金.4万元,捐款捐物价值64.5万元,帮助联系代销各类农产品6.4万公斤,联系输转劳务人,指导培育基层党建示范点35个,举办各类培训班60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人次,为全省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了酒泉力量。

为严格落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遍访贫困户制度,酒泉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切实履行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定期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引导激励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信心、决心。攻坚战实施以来,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认真谋划富民产业,深入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帮助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协助销售农产品,整治环境卫生,共计落实帮扶资金1.71亿元、帮办实事2万多件。

夯实脱贫攻坚根基…

“以前,路坑坑洼洼的,开车卖菜卖瓜很不方便,车子左摇右晃,瓜掉到地上就摔碎了,蔬菜也碰伤了。现在,路修到了大棚前,很方便。”酒泉瓜州县广至藏族乡岷县村村民杨尕俊说。

农村道路交通环境持续改善是我市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酒泉市瞄准贫困乡村短板弱项,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解决贫困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面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年至年,全市共落实各类扶贫资金19.39亿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专项4.96亿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2.12亿元,县级财政配套3.05亿元,整合贫困县涉农资金3.08亿元,投放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6.15亿元,集中实施了土地改造、渠系配套、农田林网、村组道路、住房改造、安全饮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到户增收产业发展等一大批扶贫项目。改良盐碱地14.5万亩,衬砌渠道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1.03万亩,新建改建村组道路公里,新建农村“两类学校”30所,新建改建乡村卫生院(室)29所,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目标全面实现,建档立卡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参保全覆盖、待遇全落实,贫困村幼儿园、学校、卫生室、文化中心全覆盖达标,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自来水实现了“户户通”,“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彻底解决,农村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实现全覆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乡村道路交通等基础条件显著改善。

立足产业汗水浇开“致富花”…

“如果没有发展特色农业,我可能今天还在家围着锅台转。”酒泉肃州区总寨镇沙河村2组农户李玉梅说。多年前,李玉梅在肃州区妇联的支持下,成立了以妇女为主的蔬菜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酒泉市坚持把扶贫产业发展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治本之策,紧紧围绕现代制种、设施蔬菜、特色林果、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重点和“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创收技能”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引领,立足实际,认真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政策,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扶贫产业富民工程,充分发挥大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种苗补助、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搭建补助、种畜补助、圈舍补助等精准措施落实,形成了以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为主的高效蔬菜和现代制种生产基地,以瓜州县、玉门市为主的枸杞、蜜瓜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和7县市区万只肉羊养殖基地的产业扶贫发展格局。

目前,酒泉市移民贫困乡村枸杞、葡萄、甘草等高效经济作物达22万亩以上,占耕地面积的75%,肉羊年饲养量达45万只以上,扶持建档立卡户新建日光温室座、钢架大棚座,新建养殖圈舍座,调引能繁牛羊15.4万头(只),发展“五小产业”户户,移民乡镇的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带来的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产业基础更加坚实,脱贫成果更加巩固。

酒泉市还积极探索到户产业扶贫新模式,采取将到户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建立扶贫车间、扶持合作社带贫、盘活闲置资产带贫、光伏电站扶贫、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帮带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玉门、瓜州两县市37个贫困村共选育创业致富带头人人,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帮带贫困户户。大胆探索光伏扶贫产业发展道路,全市累计投资4.02亿元,建成总规模37.66兆瓦集中式电站、户用分布式电站、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个,户光伏扶贫受益贫困户年均增收元以上,为3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至7万元,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输血”“造血”并举…

近年来,酒泉市坚持把劳动力科技培训、劳务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按照“实际、实用、实效”要求,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投入,探索“培训券”模式,紧扣乡村主导产业发展和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因村因户因人和分产业、分项目精准制定培训计划,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良种良法、科学种养、劳务技能订单培训。坚持每年重点组织开展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光伏产业以及劳务技能等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以上,年均输转贫困户劳动力1.8万人次以上。累计开发设置护林、护路、保洁、群防群治、公共设施管理等扶贫公益性岗位个。完成建档立卡户“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人。累计建成扶贫车间42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人,辐射带动就业1.5万人,实现了贫困劳动力愿转尽转、能转全转,保证了贫困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了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

同时,酒泉市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年至年,酒泉市财政连续3年安排农村电商发展专项资金万元,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7个、乡级服务站71个、村级服务点个,带动就业人。

扶智扶志提振群众精气神…

年5月15日,酒泉金塔县羊井子湾乡双古城村党群服务中心人头攒动。金塔县第一家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揭牌成立,羊井子湾乡近百名干部群众聆听讲习所第一课。

“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大,对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有了进一步认识。”双古城村村民陈学仕说。

近年来,酒泉市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充分利用乡村讲习所和道德大讲堂,深入开展政策宣传、价值引领、文化惠民等“精神扶贫”工程,建成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个,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五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红榜”表扬人次,“黑榜”鞭策人次,营造了积极向上、拼搏奋进的浓厚氛围。

为坚持参与式扶贫,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酒泉市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办法改进扶贫方式,将帮扶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八个一”工程示范点建设,通过修订完善乡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摒弃陈规陋习,用自己的双手光荣脱贫。

党建引领扎根一线拔穷根…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酒泉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洮砚村党支部依托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村企联建、合作社联营”的方式,与洮砚协会、龙川高科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成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亩优质饲草基地和年产8万只优质肉兔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洮砚产业为主、草畜等其他产业为辅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酒泉市扎实组织实施《酒泉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年)》。建立市、县党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与贫困县乡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全覆盖谈话机制,切实压紧压实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责任。坚持分级分类专题培训,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干部脱贫攻坚专题轮训全覆盖。注重脱贫攻坚业绩优秀干部选拔使用,先后从玉门市、瓜州县党政班子中提拔和使用县级干部11名,推荐2名政府负责人担任县区党委书记,提拔使用移民乡镇党委书记8名,乡镇党政正职晋升职级18名,有效激励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真抓实干、担当作为。

为持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酒泉市深入推进“四抓两整治”措施落实,建立专职村党组织书记由乡镇班子成员结对帮带培养机制,公开选聘专职村党组织书记19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名,全市个村实现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全覆盖,新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个,村、组干部年均报酬分别达3.68万元和1万元,实行“一肩挑”的村党组织书记年工作报酬达4.5万元。

酒泉市还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清零”“削薄”计划,多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年内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60%以上。深入实施先锋富民行动,培树脱贫攻坚市级“样板党支部”54个、县级“示范党支部”个、先锋富民示范户1万多户,建成先锋富民产业基地多个,党员致富能人领办专业合作社多个。

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酒泉市频道不换、靶心不散,必能迎来新的历史性跨越。

来源:《酒泉日报》

记者:郭军

编辑:王佳敏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cf/105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