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预防早产,你需要注意哪些
整个孕期,孕妈都盼望着宝宝的出生,但是如果宝宝提前报道,对于孕妈和宝宝来说,都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
预防早产至关重要!
关于早产
胎宝宝在孕37周肺部发育完全,具备离开母体、自足呼吸的条件,
所以一般医学上称37周以后出生的胎儿叫足月儿;
早于37周出生的胎儿,则被称为早产儿。
早产危害极大,据统计数据表明,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产儿生后肺不能很好地膨胀,会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生死亡;
早产儿的肝脏发育不成熟,肝脏的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很易引起出血;
早产儿会有脑发育不全问题,很可能导致有智力缺陷。
什么样的孕妈容易早产?
1、生活习惯不良、情绪不稳定
孕期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早产几率,比如孕期不能保证良好的休息睡眠和均衡的营养摄入,或是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运动量过大,甚至是有酗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孕期压抑或者是压力过大,都可能会引起早产。
2、孕期感染或疾病
孕妈不注意私处卫生,容易出现宫内感染。
研究数据表明,绒毛膜羊膜感染,是引起早产的最重要的原因。
有30%~40%的早产、胎膜早破与宫内的炎症有关。
另外一些疾病,比如流感、肺炎等也可能引发早产。
3、孕妈子宫或胎盘异常
孕妈有羊水过多,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度膨胀、宫颈口关闭不全等情况,会导致宝宝提前报到。
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等异常情况,易引起阴道出血,胎儿缺氧缺血,易发早产。
4、特殊孕妈群体
怀有多胎的孕妈,宫腔内的压力会增大,相对更容易早产。
年龄过小的孕妈容易早产,尤其是18岁以下的孕妈很大概率会早产。
如果孕妈有过流产史并且生完一胎不到一年,引起早产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一胎早产或有早产迹象,二胎早产的可能性会更大。
因为早产有一部分是妈妈身体情况引起的,如果二胎时没有得到改善,就同样有早产的风险。
家族有早产史,孕妈可能也会有潜在的早产风险。
5、孕晚期性生活
到了孕晚期,子宫会持续增大,如果有频繁的性生活,会很容易导致胎膜破裂,从而造成早产。
6.过度肥胖
孕期正常增加体重是宝宝发育的反应,但是如果体重超标的话,就会增加早产的风险。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孕期体重增加过快的孕妇,无论其孕前BMI是多少,
其发生早产的可能性大约是体重增加正常孕妇的2倍。
7.使用邻苯二甲酸酯含量高的指甲油护肤液等
美国一大学对早产妈妈和另外一组正常分娩妈妈进行实验,
发现早产妈妈体内某些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明显更高,
而日常用品中,指甲油、护肤液、香水、发胶等都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虽然不是直接引发早产,但安全起见,孕期最好尽量少接触。
8.宫颈有损伤
先天性宫颈发育不良,或者由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操作造成后天的宫颈损伤,羊膜囊向宫颈管膨出,也会导致胎膜早破,出现早产。
怎样预防早产?
1.避免劳累和外来刺激
孕期避免过于劳累,减轻劳动强度;
孕晚期最好不长途旅行,避免路途颠簸劳累;
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以免碰到腹部。
2.注意孕期个人卫生
孕期阴道内环境会发生变化,孕妈的免疫力减低,阴道分泌物增多,遭受细菌感染的几率也会增加,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
一旦发现有外阴搔痒、白带异味或异常的医院进行检查。
3.宫颈口松弛者及时手术
一般说来,子宫颈管从怀孕的第4~5个月开始容易松弛,如果此时没有宫缩,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宫颈环扎,以加强宫颈的力量,帮助宫颈口保持关闭。
4.出现发烧及时就诊
发烧是感染的症状,体温的增高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医院。
如有必要,医生会让孕妇服用专用的退烧药或使用抗生素。特殊情况医生可能会决定提前让胎儿出生。
5.孕晚期尽量避免性生活
孕晚期时,胎儿生长迅速,孕妇子宫明显增大,对任何外来刺激都非常敏感。
子宫在这个阶段容易收缩,因此要避免给予机械性的强刺激。
临产前4周时必须禁止性生活,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饮食
多吃鱼等可减少早产几率的食物,调查发现,孕期每周吃一次鱼,早产的可能性仅为1.9%,而从不吃鱼的孕妇早产的可能性为7.1%;
忌食杏等可能导致早产的食物,杏味酸性大热,且有滑胎作用,为孕妇之大忌,苡仁、马齿苋等食物对子宫有兴奋作用,易造成早产。
爱孕维乐营养包---从备孕期、孕期、乳母期---呵护孕妈及宝宝的营养与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jw/1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