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奇痒难忍教你

原创-10-23郭医生小人计

朋友们,你们以为现在能逃过蚊虫的“祸害”吗?你错了,即使到了现在温度仍较高,还有不少蚊虫在顽强抗争,家中宝宝皮肤细嫩,对蚊虫又没有任何抵御办法,很容易被蚊虫盯上。

蚊子精,吃俺老孙一棒

大多数孩子被蚊虫叮咬后只会出现轻微的反应,比如红肿、瘙痒等,其实这些反应是取决于孩子对该昆虫所释放的毒素的敏感性,若对于某些昆虫毒素敏感性很高的孩子,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

下面郭医生就给各位宝妈宝爸们列举一些常见的蚊虫以及被它们叮咬后常见的症状吧!

“常见蚊虫及症状”

蚊子:一般在有水(特别是水质不太干净的水域)出现,身着鲜艳衣物或汗味容易吸引它们,叮咬后会出现小的、瘙痒的红色丘疹,中间有小小的刺点伴叮咬感。

苍蝇:多在食物、垃圾桶、动物粪便中出现,尽管苍蝇平时很少叮咬,但一旦被叮咬后会有又疼又痒的肿块,如被牛蝇叮咬。

跳蚤:多出现在地板开裂处、地毯、养宠物的家庭里,叮咬后会在暴露在外的胳膊、腿部和脸部出现一堆聚集在一起的小肿块。

臭虫:多出现在地板、墙面的开裂处、家具裂隙、寝具,一般在热天半夜咬人,叮咬后的症状和跳蚤相似,但臭虫会出现在衣物遮挡的身体部位。

火蚁:多出现在草丛和一些公园里,一般会袭击打扰它的人,叮咬后会有又红又痒的肿块,还有可能发展成小水疱。

蜜蜂和马蜂:多在花、灌木、野炊区、沙滩出现,叮咬后即刻会出现疼痛感,很快的就发生肿胀,少数孩子会有呼吸困难和荨麻疹/周身水肿的严重反应。

很多家长可能都会发现,即使做了很多的防御措施,小心翼翼地呵护宝宝,可有时还是“难逃一劫”!

臭蚊子们,我要报仇!!!

当然啦,要想预防所有的蚊虫叮咬来报仇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但通过下面的这些建议,也许可以更好地保护宝宝,减少被蚊虫叮咬的机率。

1.不要靠近昆虫的住家或聚集的地方,比如果园、开花期的花园、垃圾桶、水塘、未加盖的污水处理池等。

2.外出时不要给孩子穿着颜色鲜艳或有花图案的衣裳,尽量穿长袖的衣裤遮挡皮肤和不外露脚趾的鞋子。

3.不要给小孩用味道非常香的香皂、香水、发胶等。

4.孩子活动出汗后及时清洗,保持皮肤干净无味。

“叮咬后如何处理”

√.宝宝一旦被蚊虫叮咬后,比如蚊子、跳蚤、臭虫,建议马上用清水清洗,用一条凉的湿毛巾进行冷敷,可以减轻瘙痒感,再用炉甘石洗液药涂抹于感染部位。

√.如果是被蜜蜂蛰了,叮咬后的刺肉眼可见,可用类似卡片的东西或指甲轻柔地把刺水平刮出或拔出皮肤,再用湿布按压在被蛰的部位减少疼痛和肿胀,涂抹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能会有帮助,如果症状不能缓解或控制,则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叮咬后处理误区”

×.用风油精、牙膏、薄荷、碘酒等易挥发的物品涂抹在患处

建议:这些方法医书中并没有确切记载,但接诊的被叮咬患者表示有一定效果。不过太小的孩子因皮肤稚嫩,不太推荐此法。

理由:风油精、花露水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会引起刺激(或过敏),反而更痒;酒精有刺激性,主要作用是避免蚊虫叮咬、消毒杀菌,止痒效果一般。

注意:牙膏最好选用含中草药成分有消炎效果的。

×.阿司匹林片剂研粉后溶解于水中呈黏稠状,涂抹在患处

建议:不太推荐儿童使用此法。

理由:阿司匹林虽然本身是非甾体抗炎药物,但用于这里的止痒没有临床的理论依据。

×.用大蒜、生姜等涂抹患处

建议:不太推荐,尤其是儿童。

理由:虽然可以达到部分止痒效果,但大蒜中含有大量大蒜素,对皮肤的刺激性太强,容易诱发刺激性皮炎。

×.迅速挤压叮咬处

建议:必须杜绝。

理由:这时挤出来的只是皮肤的组织液和淋巴液,而蚊子叮咬人时,释放在皮肤内的蚁酸不会被挤出来,反而会加速其被皮肤吸收,继发感染。

×.在痒处用指甲画十字

建议:脑动大开的方法,不推荐。

理由:被蚊虫叮咬后,用手指去抠去抓,皮肤容易破损,更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导致皮肤发炎、红肿。

“温馨提示”

此外,一些驱蚊用品在预防蚊虫叮咬上也是可以尝试的,不过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防蚊液调查结果,多数宣称“纯天然、植物提取、无化学成分、无刺激”的样品没有取得农药登记证,普遍缺少安全性和防蚊效果测试。

而驱蚊用品是属于我国农药管理的范围,在购买时要查看包装上是否有农药登记证号,并取得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还有一些驱蚊用品打上了“婴幼儿、孕妇专用”等的标题,但实际上我国的驱蚊产品并没有婴幼儿或孕妇的使用等级,因此在购买时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噱头,要看清楚里面的驱蚊成分。

其中避蚊胺(DEET)是一种广谱、高效、环保的人工合成昆虫驱避剂成分,对苍蝇、虱子、蚂蚁、蚊子、蟑螂等均有良好的驱避效果,市面上不少驱蚊用品,包括驱蚊花露水、驱蚊手环、驱蚊贴等中都添加了这一类的驱蚊成分。

但有研究发现将其涂抹在皮肤上作用持续时间并不长,可能对人体的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规定,未满两个月的婴儿不得使用避蚊胺产品。因此注意使用时不要过量或过于频繁,且太小的宝宝和有皮肤破损的小儿尽量不用。

另一种是含驱蚊酯成分的产品,研究发现它对驱避昆虫有一定作用并且有着较高的人体涂抹安全性,对皮肤没有什么毒副作用,也不会渗透进皮肤,是目前相对比较安全的一种驱蚊产品。

各位细心的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挑选一款适合的产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面福利时间到

时间

逢每周三上午8:00-12:00

地点

医院研修楼健康调理中心7楼

感谢小编曾丽丹的大力编辑,mu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xg/10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