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新财富(年05月22日)

作者:杜丽虹

注:因全文字数超出单篇文章可发布的字数限制,《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是怎样炼成的?》将分为两次转载(Part2将于7月12日发布)。

从国际经验看,文化产业不仅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年,伦敦西区票房收入达5.1亿英镑(约合50亿元),而近几年百老汇的商业演出收入则稳定在10亿美元水平—百老汇一条街的票房收入就是中国年票房收入的两倍。更有趣的数字是,百老汇1美元的票房收入贡献了3美元的附加消费和4.3美元的经济价值,伦敦西区1英镑的票房收入更是带动了2英镑的附加消费、贡献了4英镑的经济价值,40多家剧院贡献了2亿多英镑的税收和4-5万个工作岗位。

不管是从内容出发的百老汇,还是善借资本之力的伦敦西区,最终都殊途同归地形成了“剧院—名制作人—经典剧目”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并在各路资本的参与下,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系统运作平台。

中国式的百老汇,除了剧院体系平台,更需要以内容为核心的资本平台——既包含对原创剧目的风险投资,也包含对小成本制作(如实验话剧)的组合投资、对经典剧目的固定收益投资以及对优秀制作团队的PE投资。只有实现这种以内容为核心的资本聚集,才能加速行业整合,并形成中国式的百老汇赚钱模式。

今天,无论是百老汇还是伦敦西区,核心剧院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其内部设施的豪华和先进程度甚至比不上中国的某些县级剧院,但就是这些老旧的建筑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和每年超过50亿元的票房收入。在这里,人们除了看到古老的建筑群,更有持续上演数千场的一部部脍炙人口的剧作:《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经典名剧持续上演了20年之久,每一部的全球总票房收入均超过20亿美元。

通过一套持续生产经典剧目的机制,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得以延续其百年辉煌,而优秀剧目的惊人赚钱能力,不仅大大降低了剧院的运营成本,还给制作人和投资人贡献了丰厚的利润。

百老汇制胜法则:

内容为王,制作人撬动软性产业链

提到美国的百老汇,很多人就会联想到《猫》、《妈妈咪呀!》等音乐剧目。其实,今天的百老汇已不是一条大街或几家剧院,而是一个完整的音乐剧体系,它包含了内容的创新、剧院的管理和资本的融合,它的形成是百老汇大街上制作方与资本不断磨合和渗透的结果。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创新的优秀剧目推动了音乐剧市场的复苏,一些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剧院管理公司开始获取丰厚的利润,在此基础上,内容的输出和以内容为核心的资本聚集激活了更多的老旧剧院。透过舒伯特组织(ShubrtOrganization)、Jujamcyn剧院(JujamcynThatrs)、倪德伦家族(NdrlandrOrganization)三家剧院管理公司的运作,我们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百老汇的商业模式。

ShubrtOrganization:

剧院+创造经典剧目

ShubrtOrganization官方网站: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白癜风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xg/7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