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酒,我们还是树上的猴子
新媒体管家
新媒体管家
▼
撰文
剥皮鱼
出品
网易浪潮工作室
欢迎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查看
第一滴酒精汇入血液,文明的涡轮就启动了。
今天我们将这种瘾物与失控、危险、堕落关联在一起。即使那些以酒起兴的艺术家也不足以为酒辩护,从古到今的文化版图上躺满了喝醉的死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万例死亡因有害使用酒精导致,占所有死亡数的5.9%。20至39岁的年龄组数据尤其骇人,所有死亡者中约有25%由酒精造成。
但这并不动摇酒精在人类文明中的话语权。实际上,没有酒,就没有今天的人类。人类下地行走是因为酒,开始耕种是因为酒,艺术的起源都要归功于酒。是酒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了我们的文明进程。
想象一下没有酒的生活:我们早上醒来的时候可能差点从树上掉下来,接下来要在丛林里跳着去上班,过会儿的中饭不是米饭或面包,更别提还想为晚上的浪漫约会来点高逼格的调情音乐了。
醉猴的进化先机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
实际上我们摄入酒精的历史要比酿出第一瓶酒早了九百多万年。今天的你可能很难想象,万年前的猴子们就有喝酒的习惯了。不过今天人们嗜酒如命,远古猴子喝酒保命。
万年前发生了一次惨绝猴寰的大灭绝。中新世中期南极冰盖形成,全球气温断崖式下滑。东非剧烈的版块运动使得此前连绵的森林被割开了,大片草地代替了猴子们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
要在这场生存竞争中活下去,猴子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图为中新世的δ18O数值推移。约万年前冰层加厚,气温迅速降低/Wikipedia
美国圣菲学院的生物遗传学家卡里根(MatthewA.Carrigan)教授发现这个阶段猴子代谢酒精的能力突然提升了。这是为什么呢?
能够反映酒精代谢能力的是动物体内一种ADH4(乙醇脱氢酶4)的消化酶。远古的动物大多是果食结构,而ADH4主要负责处理的,包括新鲜果子自带的香叶醇,以及果子熟烂后产生的乙醇。乙醇来自过了最佳成熟期的果子,野生酵母会将烂果子中的糖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
科学家们收集了28种哺乳动物的ADH4序列,其中包括17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他们通过跟踪ADH4跨越万年的演化轨迹,为我们重现了猴子们酒精代谢能力的这次大爆发。
哺乳动物们体内的酒精代谢过程,ADH组是首先处理酒精的消化酶/DMCA
实验中,从生活在万-万年前的灵长类始祖身上,我们几乎看不到ADH4对酒精的丝毫反应,但是它对香叶醇以及其他长链醇保持着很高的消化水平。
随着时间推移至万年前,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以及人类的共同始祖的ADH4基因发生了显眼的变化:对香叶醇的反应下降了,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增长了近40倍之多,越来越靠近现代人类的水平。
图为人类(human),黑猩猩(chimpanzee),大猩猩(gorilla)的共同始祖(统称为HCGs)和更早进化阶段的灵长目祖先的ADH4对酒精(ethanol)和香叶醇(geraniol)的氧化效率对比。黄色虚线表示数据来自多次独立实验/PNAS
ADH4对香叶醇和酒精的代谢能力此消彼长,说明猴子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经历了一次重大调整。
我们的祖先原来也是挑食者,喜欢用树上的新鲜果子把自己的肚子装得满满的,一度非常嫌弃那些地上的烂果子。但在剧变的地理环境下,现在没有那么多果树了,变冷的天气也使水果单产不容乐观,所以猴子们不得不把烂果子也纳入食谱。
当地上的烂果子被利用起来,猴子们的食物来源扩大了。酒精独有的气味也提供了有效的长距离感官线索,猴子们可以循着这种气味来确认水果和花蜜的方位。
另外,酒精有杀菌、开胃等好处,同样福泽几百万年前不知卫生条件为何物的猴子。在这个食物匮乏的时期,这些散发着酒气的果子给了它们充足的能量与营养。
正在进食的黑猩猩们/视觉中国
学界有一个“醉猴假说”,意思是酒精使得类人猿祖先能够获得进化优势,从此与树栖猴子分道扬镳。地上的果子就是它们进化的号码牌。
二者的因果关系其实很容易理解,由于食物在地上,所以我们多毛的祖先需要越来越多地下到地面。它们一次次与死守树上的朋友们作别,直到终于完全适应在地上的生活,真正成为主要使用双足的陆生动物。
图为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路径。从图中可以看到,万年前人类酒精代谢能力提升之时,也是人类祖先(HCGs)与红毛猩猩(Orangutan)正式分化的时候/TheCentreforForteanZoology
据英国科学家调查,几内亚一种与人类同宗的野生黑猩猩现在依然有喝酒的习惯。它们一天喝下去的发酵树汁,酒精量与一瓶红酒相当。几百万年里他们经历了无数次自然选择,而喝酒作为一种优势留到了今天。
两只猩猩办结婚典礼,“新人”喝交杯酒/视觉中国
喝酒的猴子并没有什么好新奇的,万年前,酒精就是我们赖以依存的生存伴侣了。如果不是酒精的话,我们可能正还靠着自己长满黑毛的四肢,在丛林间上蹿下跳。
啤酒创造农耕文明
以为酒精的文明史就这样结束了吗?才刚刚开了个头而已。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啤酒可能是人类开创农耕文明的最初动机——啤酒控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爱的理由?
类人猿祖先经历了常年的野人生活终于打算安定下来了。距今一万年的时候,他们驯化了野生的大麦与黑麦,围绕着种植园地安顿下来,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就这样开始了。
不过人类为什么想自己种东西了?以前大家都觉得原始人是为了拿这些麦子做面包。不过从当时的收割技术和谷物种类来看,这可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原始人的工具非常落后,虽然有类似镰刀的收割工具,但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收到足量完整的谷物,还会造成大量浪费。就算勉勉强强地完成了收割,最早的谷物种类多是颖壳闭合的,不经过麻烦的处理过程就不能很好地转化成面粉。
今天人们用工具在田野里熟练地收割谷物/视觉中国
在这种条件下,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其实是酿酒。让我们转换思路,想象一下这样的情节:
某一个清晨,原始人像往常一样把采来的野麦子堆在罐子里。今天阴雨连绵,泡水的大麦开始生长,发芽过程伴随着糖的产生。野生酵母逐渐将这些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第一杯啤酒饮料就这样诞生了!
几天后原始人打猎归来。当他们靠近罐子,首先闻到了一股特别的香气。走近一看,里面是从来没见过的液体。原始人掐指一算,觉得事情并不简单。虽然他们想着自己的大麦是不是变坏了,还是大着胆子试了一口。
——如果当时的原始人会英语的话,他们一定会呼叫上帝的。这种浑浊的饮料不仅甜蜜蜜的,他们喝了之后还觉得身体变好了。
这是当然的,谷物发酵的啤酒内含有更多的维他命B和赖氨酸精华,对平衡人类早期糟糕透顶的饮食结构非常有效。虽然原始人一定不知道其中奥秘,还是决定模仿第一杯啤酒的诞生巧合,为自己更多地制作这种饮料。
酿酒过程中使用的谷物/视觉中国
谢天谢地,新石器时代有装酒的容器了。我们不用在这里光听肖汉默博士讲故事,考古学家已经从容器残余中找到了古人酿酒的线索。可证明酿造啤酒的考古资料包括草酸钙(啤酒石)、谷物残渣、蜂蜡,以及用于密封容器的树胶。
虽然我们的国酒是白酒,但中国人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喝啤酒的一群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麦克高文(PatrickMcGovern)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年前的中国贾湖遗址中找到了人类酿造啤酒饮料的最早证据。经过化验,遗址内的陶器碎片曾经装过谷物、蜂蜜和山楂发酵而成的饮料。说明人类在更早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酿酒这项技术。
美国的角头鲨(DogfishHead)酒厂尝试复制中国贾湖遗址的啤酒配方,“贾湖城(ChateauJiahu)”啤酒已经于07年上市/BradHorn
考古学家们还通过年前的米家崖遗址的陶器碎片复原了古中国人的酿酒工具,包括漏斗、阔口罐、小口尖底瓶和陶灶。像这样一组仪器可以完成一套更加精密的啤酒发酵步骤。如果能穿梭时空回到过去,他们的啤酒不会让我们失望。
研究者将这组发现残余的容器称为“啤酒制作工具组”/PNAS
在西亚,苏美尔人年前的古代篆刻中出现了描述大麦的象形文字,上面还有诗句表达对神灵的赞美。古巴比伦人的窖藏啤酒深受邻居们的喜爱,通过战争和贸易从埃及淌到西欧,继续发扬光大。年E.汉森更新了酵母纯粹培养法后,啤酒酿造科学突飞猛进,现代量产啤酒初具规模。
虽然学者们还是没能在人类驯化谷物的最初动机上争出高下,但可以肯定的是,酿造啤酒的过程不仅更适合原始人操作,得到的成品也十分入口。Beer的日耳曼语语源意为“从谷物来的东西”,酿造啤酒的需要使我们今天也为收获更多作物而努力耕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料外,酿酒显然还需要配套的工具与技术。新石器时代,人类摄入的酒精已经从自然发酵的果物过渡到了人工制造的产品,苏美尔人的印章实际上就是一份啤酒酿造指南。这种复制能力无疑标志着人类的劳动和学习行为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酒是真正的文明符号
酒填饱了猴子和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肚子,现在有更大的文明蓝图等着它去勾画。
在古埃及,啤酒在社会生活中是个极其活跃的角色。古埃及人对酒的普遍钟爱,可能连现在最喜欢啤酒的人都很难想象:从神庙到金字塔的筑造工地,到处都像酒吧街;法老陵墓里还有啤酒酿造工坊的模型陪葬,生前身后都要喝个痛快。
遍布埃及的酿酒工坊甚至对法律的诞生也有重要的促成作用:虽然《汉谟拉比法典》的条文数目并不是那么多,但是它对啤酒和酿造工坊都做了细心的规范。
啤酒也是法定的货币。建造金字塔的时候,工人得到的薪资就是啤酒,一天大约有2坛。啤酒不仅是一种替代性的货币,当工人们自称“喝孟卡拉王啤酒的人”的时候,聚众饮酒带来的认同感显然对集体工程有良好的影响。没啤酒就造不起金字塔并不完全是句空话。
古埃及人的厨房:他们碾碎烘干谷物,然后开始酿酒/WikimediaCommons
古埃及流传的神话故事里,人类因为太阳神灌入田间的啤酒反射得以躲过被全灭的命运。也许有些夸张了吧?不过啤酒在古代确实是一种有效的药物。
科学家在努比亚人的骨骼中发现了四环素沉积。并将源头定位到谷粥啤酒。在今天尼罗河流域中的一些村落中,依然可以看到这种制作药物啤酒的古法。人们在发酵后的谷物浊液中掺入带链霉菌的土壤,四环霉素就生成了。
古代的努比亚人服用这种药物啤酒来治疗牙龈炎、清洗阴道与药敷伤口。为了婴儿的健康,孕妇也会大量饮用这种啤酒。强健有力的埃及人民不是一天炼成的。
在努比亚人骨骼中发现的四环素沉积/Science
除了在高等文明的各项事业中肩负社会责任,“酒精还能使人的心智产生变化,激发创造能力,对西方语言、艺术、宗教的发展都有重大促进作用”。
你可能觉得说这句话的麦克高文教授喝多了,不过他并没有夸大酒在人类文明中的塑造意义。酒精并不只是让人们一时兴起的兴奋剂,它对艺术有更为本质和长期的影响。
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有大量被辨认为盛酒容器的碎片和大型动物遗骨集中在一起,看起来很像在举办一场大型仪式。酒精给人带来的眩晕感与通灵状态的想象很相近,这种效果鼓舞古人们更多地举办祭祀活动。
先人们热爱那种在快乐妄想里沉醉的感觉,又对过量饮酒后的狂乱行为不知所措,于是他们最终将这种不可控的力量归结为神灵。古希腊人敬奉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os),他教人们种葡萄树,酿造葡萄酒。围绕酒神崇拜举办的酒神节是古希腊最重要的节日,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古罗马。
浮雕: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场景/视觉中国
酒神节孕育了现代艺术的大部分渊源。尼采将通过酒神传达的艺术冲动概括为一种精神。节日上的狂欢暗喻着情绪的发泄和本性的回归,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在这种情绪无限放大的情况下迸发到极致。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集会,抒情诗歌这一最早的文学和音乐体裁在这里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高峰,戏剧的诞生也逐渐催发。
“悲剧”的希腊文是Tragedy,含有词根“ode(颂歌)”。当埃斯库罗斯在酒神颂歌中加入第二个演员,并在剧场中配合场景形成对话,最早的悲剧形式就应运而生了。而酒神节欢庆丰收仪式中的劲歌热舞则成为了喜剧的源头。
虽然一杯毒酒使我们遗憾地失去了苏格拉底,但作为回报的是,今天我们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文学、音乐、戏剧,都从古希腊人的酒杯中获得直接的滋养。
古希腊剧场/视觉中国
古罗马的常胜行伍离不开一种称作“Posca”的酒精饮料。比起路边水源,经过发酵的酸酒更加安全,也可以在战场上作为杀菌剂使用。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酒精对于控制PTSD症状有显著的作用,对苦于征战的罗马士兵来说,至少能赋予他们在血腥痛苦的战争外一个安慰的角落。
今天的“敦刻尔克精神”除了战争电影外,也有了另一个出口。英国人将一种金酒命名为“敦刻尔克精神”,希望酒精不仅能够慰藉当年敦刻尔克沙滩上的士兵,同时作为某种载体,将他们引以为傲的互助精神输送到各地酒客的血管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aibanjia.com/fjpp/7165.html